日前,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网北京分公司联合发布《城市消费发展空间及拓展路径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公开信息、大数据技术应用和智能化平台数据、相关学术文献、媒体报道、消费者反馈等数据信息,从城市消费现状与趋势、消费业态和场景创新、消费空间拓展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举措,以期助力各城市、各企业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开拓多样化消费业态,释放和激发出更大的消费潜能,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报告》指出,在城市消费话题中,消费新兴业态备受公众关注,聚焦点主要包含衣、食、住、行、娱乐体育五大领域。
(资料图)
在服装消费方面,随着消费逐步回暖,国内居民服装消费需求将持续释放。以北京地区为例,今年前五个月共引入403家品牌首店落地。例如,韩国服装品牌Kirsh及快市场品牌Chuu等国外潮流服装品牌选择在天津南开大悦城开出首店。西单大悦城则通过引入品牌首店、旗舰店、高能级店等方式,主打年轻消费喜爱的群体网红、时尚品牌,以“品牌+品质”助推城市消费商圈建设。《报告》认为,“首店经济”正在成为各地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的主力。
在餐饮消费方面,随着夜间消费场所的增加以及居民夜间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持续增长。例如,北京市唯一一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名单》的商业小镇,中粮·祥云小镇依托夜市、露营、深夜食街等形式,构建了“商圈+生活圈+夜经济”的消费重地,荣获北京十大商业品牌、消费季品牌榜“十大文化消费地标”。西安“大唐不夜城”在唐食坊演出,带动街区夜间消费,并推出“演艺+餐饮”,联合街区美食文创,也是城市激发夜间消费潜力的典型。《报告》认为,随着夜间消费场所的增加以及居民夜间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持续增长。
老旧楼宇改造存在较大的消费潜力和消费空间,是城市提升消费能力和改善民生生活品质的“内外兼修”。《报告》梳理指出,随着北京、天津、杭州、广州、苏州、重庆等多地老旧楼宇改造步伐的加快,多个商圈存量资源被盘活。以北京的中粮广场、中粮·置地广场、汇京双子座、中糖大厦为例,通过旧改提升、轻(中)资产输出等方式,打造高端商务地标,完成了精准的客群匹配,一方面提升了王府井、西直门、CBD等传统商圈的消费吸引力,另一方面激活了北京商圈新一轮发展,推动片区重构和能级提升,为城市消费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出行方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出游方式走红,已然成为各地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随着暑期开启,各地文旅消费市场再次进入旺季。其中,亲子游、研学游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伴随着消费逐步恢复,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叠加优化升级消费结构,是城市消费进一步拓展空间的重要力量。
在娱乐体育消费方面,北京、成都两座城市作为“标杆”,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的成效突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以北京为例,2023年是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两周年。两年里,北京持续完善消费品牌矩阵、升级迭代消费新场景。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开京西大悦城、西长安中骏世界城、西三旗万象汇等10个新项目。目前,北京市构建“国际-城市-地区-社区”四级商圈体系,推动29个城市消费中心和57个重点商圈“一圈一策”发展。
《报告》建议,下一步,各大城市可以从提升城市消费品质、培育新场景和新业态、融合商旅文体资源、积极推动数字化建设等四方面进一步拓展城市消费空间。
《报告》指出,改善消费环境是恢复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撑。需要相关部门引领各方,合力打造安全的消费场景,创新便利消费方式,改善居民消费体验,增强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报告》表示,拓展城市消费空间,离不开“新”力量。一直以来,各大城市也在不断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丰富消费产品等多种方式,扩内需,促消费。作为拉动城市消费的重要力量,创新消费场景仍是各地促进消费的重中之重。
《报告》认为,推动现有消费载体改造提升,进行功能扩展和业态创新,从单一功能的场所向文体商旅综合体转变,打造更多的综合性消费空间和场景,是各地打造“特色”“创意”“美学”“精致”城市名片,促进消费一大重要举措。
随着数字技术和经济发展不断深度融合,以数字消费为驱动的消费空间将会持续扩大。《报告》建议,各大城市应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数字化建设。规模化拓展数字消费示范城市,沉淀一批市场前景好、示范效应强的数字消费示范项目。打造贴近百姓、丰富多元的数字消费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交易方式灵活多样的消费环境。(人民网-北京频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