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线讲述】
我是一名基层价格调控人员,成天关注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青菜价格为什么突然上涨了3毛钱?猪肉价格有没有回落?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供应是否充足……
每个月10日是我们最紧张的日子,因为那几天会发布上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SCPI),这关系到是否要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一旦CPI或SCPI涨幅达到启动条件,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发送启动通知,确保在月底前把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以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这项工作需要快,也必须准。
年节临近,这个月的10号我们更忙了。根据统一部署,我们从10号开始投放市级储备冻猪肉。在这之前,什么时间投放、设置哪些投放点、投放什么品种?好几个部门已经开会研究了多次,一项项敲定细节、进行具体分工。投放开始后,我和同事一起去投放点看看市场销售情况。超市柜台前有一位大姐正在挑选排骨,我们闲聊起来。“大姐,这个肉怎么样啊,划算吗?”“蛮好的哎,这个是政府储备肉,品质没问题,还比外面市场上便宜好几块呢。”大姐挑选了不少猪肉,乐滋滋地走了。
接着,我们又仔细观察各柜台的销售品种是否对应,有没有明码标价,“政府储备猪肉销售点”的标识够不够显眼……这项工作,离不开一个“细”字。
几年下来,我越来越体会到要想价格稳定,得从生产、供应、储备几个方面入手。就拿蔬菜来说,为了保证供应,首先,需要农业农村部门优化蔬菜种植结构,稳产增效;其次,商务部门还得引导商户和蔬菜生产基地签署长期采购合同。最后,政府还要储备足够的粮油、冻猪肉、越冬蔬菜,确保紧急情况下足量供应。这项工作需要的,是一个“实”字。
快、准、细、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丝毫马虎不得。为了保障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我会坚持下去,当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守门人”。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之殷、王胜昔、丁艳、张士英、苏雁、王斯敏 本报见习记者 李健、季雅宁 本报通讯员 肖平、焦达运、焦德武)
关键词: 稳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