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网上海1月13日电 (李佳佳)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乙管”,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研究机构认为,2023年中国制造业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关人才也将获得更多机遇。
过去三年来,受疫情反复与地缘政治影响,部分在华外资企业进行业务调整,暂停扩大计划或将部分生产线向包括东南亚等地区迁移。对此,全球领先的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认为,此类调整是部分外资企业正常的暂时反应和短期波动,中国拥有全球各国最完备的供应链,这个优势很难被取代。
“国家层面,无论是‘二十大’还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很明确将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权益保护、落实外资外企国民待遇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举措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必然会坚定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瀚纳仕中国执行总监王晓群表示,“另外,部分向东南亚转移的生产线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需要从国内派遣进行业务指导,这从侧面也体现出部分领域中国制造业成熟人才较多的优势。”
去年12月初,全球电动车巨头特斯拉任命原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为特斯拉全球CEO,一方面体现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外资制造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制造业领域人才开始崛起的一个侧写。
毕马威此前关于德国企业在华投资与本土化的报告显示,在华德企的“首要策略”是加强本土化,主要体现在研发和供应链方面。报告也指出,外资研发的本地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强的技术外溢效应,比如培育本土创新型人才、推动本土企业创新竞争、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能力等。
这样的溢出效应也为外资进一步投资中国提供了良好条件。2022年7月,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批准全面推进在华投资项目,到2030年将投资100亿欧元建设湛江一体化基地,完工时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此外,德州仪器在成都的制造基地也在进行扩建工程,有望2023年投产,其目标是成为端到端的一体化制造基地。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表示,高端制造业项目的大量流入,是跨国公司经过综合比较考量之后的选择,符合跨国公司的利益和发展诉求。当前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优势突出,除产业链和市场外,还有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制造业所需的熟练技术工人、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等人力成本综合优势。
王晓群表示,“企业在文化和人才体系方面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也将为制造业吸引更多人才加盟打下基础。对于该领域的求职者,建议还是要时刻保持学习,提高竞争力,保持市场敏感度,从而适时抓住机遇。”(完)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