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动画版《三体》终于在B站首播。作为《三体》第一部正式亮相的影视化作品,此次播出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当天,动画站内同时在线观看人数创下B站视频在线人数新高,截至发稿时,《三体》动画剧集页播放量累计已经破亿。
自1922年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问世,至2022年,中国动画历经百年。百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创造出无数经典的形象,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观众的记忆里。如今,国产动画逐渐成为全民动画,总产值突破2212亿元,且探索出了用动画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位居国产动画电影榜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更多像《三体》这样极具挑战性的作品,在技术升级的同时将触角延伸至不同题材与类型,蓄势待发,迎接中国动画百年来的又一次腾飞。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文
现状 不断刷新票房收获口碑
动画制作技术达到新高度
作为中国动漫的发祥地之一,广州也是全国动漫产业强市。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全市动漫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动画片年产量超200部,年播出时间约26万分钟,产量和播出量均全国领先。“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一批国民级IP,成为动漫领域的“常青树”。
近年来,咏声动漫持续开发“猪猪侠”系列大电影,同时将视角聚焦到国漫电影创作,《落凡尘》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短片《落凡尘》在B站亮相之后好评无数,被赞为“国漫曙光”。与此同时,《落凡尘》院线电影制作也已经在前期筹备中。目前,该片已经进入中期制作阶段。
咏声动漫电影事业部总经理黄龙向记者介绍,相较于短片,电影版将在视觉和角色上进行大量扩充,在保持短片画面美感及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关系,表达能够引起中国人情感共鸣的故事内核。“这次要讲的是以往国漫比较少提到的,关于兄妹情的故事,会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
在黄龙看来,尽管这些年国产动画电影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层出不穷,但在他看来,数量还远远不够。只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依然有能够打动观众的力量。例如,此前在短片版里被观众频频点赞的“星宿”,在《落凡尘》电影中仍会有呈现,并且是相对重要的元素,“会做得很有趣,视觉和技术上肯定会有升级。”
相对短片而言,电影的制作量级自然要大得多。核心团队成员多是主导或参与过国内外优秀动画电影的艺术家和制作人。如《姜子牙》《功夫熊猫3》《雄狮少年》《白蛇2:青蛇劫起》《哪吒重生》《深海》等一线动画电影作品。目前参与过项目的人员已经有五六百人了,随着制作进度推进,还将会有更多专业的制作团队和艺术家加入。
体量增大,项目扩充,这就意味着团队必须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为此,咏声在制作上采用迭代的方式,帮助导演和美术指导尽可能早地看到效果、验证可行性以及预判风险, “对于一个效果,我们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画面中去审核,而是在大致确定效果后,尽快进入下一环节,让资产、动画等尽可能基于实际镜头来观察,让导演和美术指导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 ”
当下,动画视效制作技术达到新高度。咏声动漫也根据项目和艺术家的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了大量的动画制作插件、软件等制作和管理类工具,不断升级动画制作的效果。例如针对CG制作中毛发和水流解算时间长成本高的难题,自主研发了流体解算的工具,这个工具帮助动画短片《狮子学狮》取得了更好的视觉呈现效果,成功获得近二十项国际奖项。
此外,为应对规模以上团队快速增长,动画技术及管理流程的数字化革新也成为必然。咏声自主研发了“智能化动画制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应用,实现数字动画制作项目的智能在线协同,提升沟通团队协作效率,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升动画制作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人才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进步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如今,多数动画行业从业者多在20岁出头,也有不少干了十几二十年的“老人”。然而,随着作品需求的井喷,我国动漫产业人才缺口依然较大。部分从动漫行业锻炼出的优秀人才转移到课件制作、游戏制作、影视等相关领域。
谈及国内动画人才的现状,黄龙认为,随着国家的重视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与动漫产业相关的专业,越来越多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进入动漫领域。从数量到质量,相较于早年都有很大进步。
他以《落凡尘》为例,这部短片是由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娱乐与衍生设计工作室指导老师钟鼎带领13位同学共同制作,并获得咏声动漫在技术上的鼎力支持,是咏声校企合作的一次成功案例。黄龙强调,动漫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一方面,企业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的资源和专家的指导,让他们的创意真正实现落地。另一方面,学校也帮助企业发掘和孵化优质的动画创意和培养人才梯队,为动漫产业发展‘造血’。”
对于有志于加入这一行业的年轻人,黄龙建议,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经验累积的过程,对于从事这个行业非常重要。“以开放积极的态度欣赏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多做创意的积累。同时,保持对新的技术的敏感度。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拥有足够的热爱。”
运用动画优势更好地表现科幻作品
随着国漫的不断发展,其题材、类型的发展也更为丰富多元。
作为“万千书迷心中的科幻天花板”,《三体》的影视化改编已经进行多年,但至今仍未有成片登场。12月10日,最新动画《三体》,作为第一部登场的影视化作品率先在B站亮相,受到了书迷、动漫迷的欢迎。首播一连更新两集,甫一播出就登上B站国创热门榜首位。截至发稿时,《三体》动画已在B站积累了超550万的系列追番,播放量破亿,点赞数超230万。
片中,轮船在巴拿马运河最窄河段,被五十余根纳米材料的细刃切成数十片薄片,第一部小说中的关键角色叶文洁登场。“他们,已经出发了”……《三体》动画开篇以一段场景宏大的长镜头向观众真实还原了《三体》小说第一部中的经典场景“古筝行动”,运用了动画的自身优势,科幻作品中的高维概念和宏大场景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一开场就极为震撼。
每集动画仅有30多分钟的时长,故事节奏的把握也更为明朗。一边是危机四伏的紧张感,另一条故事线上,主人公罗辑帅气幽默的气质,则让故事更“接地气”。不少网友认为,故事叙事足够紧凑,“更像在看真人电影”“悬念做足了,引人入胜。”“明显是吃透了原著,也用了心的。”细节,也是一大亮点。例如,动画特意补充了主角罗辑的大学授课内容,借此讲述原著中复杂专业的太空粒子对撞实验,以简单直白的方式向观众说明情况。有网友表示,“罗辑上课这场戏,已经超越原著。”
也有观众注意到片中的配乐,无论是交响乐或是人声演唱,都与剧情颇为贴切, “配乐颇有电影大片的感觉,令人身临其境。”
B站副总裁、《三体》动画负责人张圣晏表示,在动画制作上,《三体》动画并没有大量采用行业内动捕结合引擎的标准模式,而是为了追求人物表演与细节动作的细腻效果,采用了动画师手K关键帧的方式进行动画制作。在人物形象与场景设计上,《三体》动画刻意凸显了中国元素。
未来 发展空间巨大,类型题材有待探索
百年来,中国动画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未来,中国动画的趋势如何?中国动画美学又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视野?
在近期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多位专家、从业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认为,中国动画美学融入全球视角,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呈现必须进行创新,既要有时尚性,也一定要有鲜明的中国风。
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洲认为,国漫无论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打动人心,触及人类共同的情感才是硬道理。他提到,《白蛇2:青蛇劫起》在登陆海外视频平台后,一周内播放量超过1000个小时,首周排名全球第三位,这个成绩是自己之前完全没想到的。
于洲认为,未来,中国元素、中国审美依然是中国动画的标志。他以前段时间上映的《新神榜:杨戬》为例,其中有一段飞天舞蹈,让敦煌的壁画成功“动”起来,令许多看惯了欧美动画的小孩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在他看来,更好地去引导孩子们的审美,是一部优秀的国漫作品所必须具备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市场的壮大,一部动画电影艺术性、时代影响力、商业性,究竟哪个更重要?
孙立军表示,动画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承担着除了娱乐商业以外很重要的传播文化的属性。回顾美影厂几十年创作出来的经典作品,无一不强调寓教于乐,无一不强调中国动画学派独特的艺术之美,很显然艺术性一定是放在首位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导演速达表示,一部好的作品会把这三个元素融合在一起。比如美影厂经典IP“孙悟空”,它的影响力是跨越时代,跨越国界的,直到今天依然在产生它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谈到对动漫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黄龙认为,如今,预算、技术、人才、制作等方面都提升了一大截,但国漫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片子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大体量的动画电影还是少。”他相信,只有作品的基数上来了,国漫才能在类型、题材等方面拓展得越来越宽,两三年后,国漫或将再度迎来一个作品的井喷期。
百年中国动画史
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1922年,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接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创作了一条《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动画广告片,从而成就第一部国产动画片,由此开启了历经百年的创作发展历程。
1941年,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联合执导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运用中国民间绘画和木刻艺术风格进行动画创作,借鉴京剧和杂技中的高超技艺设计动作戏,开启了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
早期,中国动画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概念与名称——“美术片”,它准确反映了那时候中国动画是由美术这一艺术转化而成的动态视觉画面。
提到美术片,就不得不提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首任厂长特伟率先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创作目标,带领一批动画创作者,十年间创作出200余部长短美术片,奠定了新中国动画的创作基础。《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等优秀作品相继出现。
1961年,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问世,工笔重彩、水墨绘画、剪纸、皮影、年画、版画等传统艺术被引入创作之中。《小蝌蚪找妈妈》突破了当时国际上传统动画单线平涂的技法,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情趣运用于电影,美感惊艳了世界同行。
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孙悟空“着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足下一双黑靴”的形象也成了经典。该片融合中国古代绘画、民间年画、庙宇建筑等传统艺术,更将京剧很好地贯穿全片,成就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巅峰之作。
可以说,早期的美术片多是从中国传统神话、民族寓言传说中取材,同时以“寓教于乐”作为创作传统。例如,经典动画《三个和尚》,就以生动有趣的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让小观众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动画人积极探索,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思考如何以动画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以9.56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四年后,这一纪录被《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50.35亿元票房,迄今仍是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首位。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批制作精良、视效唯美的动画电影精品,让国漫再度崛起,不断“出圈”。
关键词: 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