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如意
近几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下滑。仅上周,国际油价实现今年4月1日以来最大的单周跌幅。纽约WTI油价累计下跌9.74%,布伦特油价累计下跌8.70%,累计跌至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 纽约WTI油价为89.7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为95.79美元/桶。
(相关资料图)
而国际油价近日来多次探底“破百”是原油供给侧“走强”、宏观经济及需求侧“双双走弱”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近来加大其原油产量,国际原油市场的供应量有所回升。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利比亚在两周内增产约70万桶/日,目前产量已经完全恢复至120万桶/日;俄罗斯7月份的产量较4月份增加约70万桶/日,目前距离减产前仅相差约30万桶/日;沙特和阿联酋7月份出口大幅增加100万桶/日、30万桶/日,分别增至近2年和近5年的高位。
另一方面,原油需求前景因经济衰退风险“蒙阴”,需求疲软及经济衰退的担忧也成为国际油价走低的主要因素。
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博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油品需求的放缓程度已经较为明显。在道路交通用油的需求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五月份开始反季节下行,欧洲七月份的出行需求也大幅减少。宏观来看,全球经济减速,美欧央行紧缩,高油价和经济放缓对油品的需求抑制已经逐渐由量变转向质变。”
“下半年经济衰退风险从周期角度将对油价形成实质拖累。” 桂晨曦博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后期油价的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市场的关注重点或许逐渐由供应侧转向需求侧。目前来看,需求抑制初步显现,但是还没有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如果后期系统风险加剧,那么需求侧仍然存在继续减少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疲弱的制造业数据加剧市场对于经济衰退及需求疲软的担忧情绪,进而打压能源需求前景。
据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的数据,各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全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下称“PMI”)先后创下新低。具体来看,日本公布的7月PMI终值降至52.1,创下去年9月以来新低。欧元区也面临相似的“困境”,欧元区标普全球7月份的PMI从6月份的52.1降至49.8,是近两年(自2020年6月份)内“首次”跌破荣枯分界线。德国7月的PMI终值为49.3,法国7月的PMI终值为49.5,都跌破了荣枯分界线。
值得一提的是,PMI的荣枯分界线是50,指数高于50意味着行业处于扩张,低于50则意味着萎缩。而如今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PMI先后跌破荣枯线,则意味着全球经济或正在陷入衰退。
随着国际油价震荡下滑,原油变化率由正转负,国内成品油价下调的预期“笼罩”市场。
按照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十个工作日为一次调价周期,主要的调整依据是十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加权平均价跟上一周期国际原油价格加权平均价对比得出的变化率。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模型显示,截至8月5日收盘(即国内本轮成品油调价计价周期的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由正转负,为负1.62%。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虽然距离本轮调价窗口的开启仍有一个工作日,但是业内一致预测本轮成品油价大概率将迎来下调。按当前调价幅度测算,预计汽柴油将下调80元/吨,对应92号汽油价格将下调0.06元/升,95号汽油及0号柴油价格将下调0.07元/升。届时,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首次“四连跌”,同时也是2019年以来首次“四连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