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加速向上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吉利汽车14.6万辆,比亚迪9.5万辆,广汽传祺3.66万辆,东风风神1.91万辆……春节刚过,一些自主品牌就迫不及待公布了1月份销量。从已发布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整体保持了较好增长势头。
“中国品牌要抓住未来3年至5年的发展机遇期,抓住国际市场,加速品牌向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轮值会长、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未来10年,全球汽车市场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在中国汽车市场,外国品牌强者林立。自主品牌,尤其是最能代表造车水平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曾经举步维艰,饱受社会质疑。不过,随着中国汽车业从体量上超越美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国家创新战略引领下,近年来以长安、长城和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砥砺奋进,以蔚来、理想和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自主品牌纷纷摘下“廉价”“落后”等帽子,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智能”“高端豪华”“时尚前卫”等新标签,气象为之一新。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4.4%,接近历年最好水平,占有率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如果算上商用车,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已超过50%。
支撑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的背后是技术水平的跃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黄韦达表示,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品牌整车企业已建立比较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包括流程、标准、设计和验证手段。在传统燃油车技术领域,主流企业几乎全部开发了自主的发动机产品,其性能参数不亚于合资品牌发动机;在变速箱领域,经过多年深耕,部分中国品牌整车企业掌握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技术,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9速自动变速箱也已量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不仅培育出了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而且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最大出口国。此外,还打破了国外龙头企业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技术封锁。在智能网联领域,基于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也已占据部分先机。
“具体到产品,部分已可以和合资品牌比肩,甚至超越合资品牌。”黄韦达举例解释,比如,在外观领域,自主品牌通过近几年努力,车身内外造型的美感已较早期车型大幅提升,有的品牌在外观方面甚至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品牌特征。在内饰方面,同级别产品中,不仅价格更加亲民,中国品牌乘用车还更加注重质感和科技感,相关配置已超越部分合资品牌,如车内大量应用软包材质、更大尺寸或更多数量的电子屏幕,采用电子换挡技术,以及实施更高水平的人机交互功能等。在驾驶感受方面,中国品牌乘用车在驾驶感受方面较早期车型也有了质的变化,侧面印证了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在技术、底盘调校方面的巨大进步。
品牌力不足仍是短板
尽管部分自主品牌产品力已可以和合资品牌比肩,甚至超越合资品牌,但目前品牌力不足仍是短板。“中国汽车品牌数量最多,但品牌不强,单一品牌价值与强国品牌价值的差距依然较大,最强品牌排名与世界十强距离尚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感慨。
品牌力差距主要表现在价格上。“前些年,以长安、长城、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价格与大众、丰田同配置产品相比,价格相差约30%。”朱华荣表示,但经过近些年努力提升,3家企业的产品和品牌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价差缩小至15%。
汽车是一个以品牌彰显价值的产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或品牌缺乏溢价能力,就很难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从增量市场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产品利润将进一步被挤压。“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售价要低于合资品牌,低价产品的利润本就比高价产品低。”黄韦达表示,“如果进一步被挤压的话,企业就很难有足够的利润投入到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
从市场端来看,当前增购、换购人群已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增换购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消费升级。需求创造供给,自主品牌唯有通过品牌向上,开发更高更优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提升,才有可能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品牌价值提升、品牌高端化突破、市场份额提升是自主品牌向上的3个重要方面。”柳燕曾表示,从国家政策、产业变革、企业创新与消费潮流来看,自主品牌正迎来向上突破新机遇。
两种方式向上突破
品牌向上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如何向上却是个问题。目前行业有两种方式实现品牌向上:一种是推动原有品牌更加高端,另一种是重新建立一个更高端的品牌。
“从战略方面讲,自主品牌必须加速战略转型或能力重塑。”朱华荣表示,一是从方向上,要加速向智能、新能源、低碳、出行服务、科技公司的特征去转型,这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必须要抓住的战略转型机会。
二是从产品上要加快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应该向健康化方向发展。朱华荣表示,汽车正在由硬件向软件转型升级,所以能力结构也要重塑。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新的趋势,未来的汽车称之为“新汽车”,即大型移动智能与计算终端、多功能移动空间、数据采集载体、新型的储能单元。可以预判,汽车产品正在转变为“智能平台产品”,或可称为“汽车机器人”。
三是从品牌上抢抓新营销变革,向中高端市场进军。中国汽车品牌要精准洞察消费群体年轻化趋势,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满足用户对产品造型、配置需求、用车环境、营销服务等多方面需求,持续推出高科技产品和高品质服务,为用户带来美好出行体验。中国汽车品牌要加速在新的赛道上突破创新,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助力品牌向上,促进汽车产业良性竞争发展。
此外,自主品牌还要紧抓智能化、新能源发展大势,强化“走出去”战略,加速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拓市场,方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好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