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转型:全球科技迎“难”而“兴”

首页 > 热闻 > > 正文

日期:2021-12-28 12:1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融合与转型:全球科技迎“难”而“兴”

中新社记者 肖欣

2021年,人类尚未走出新冠疫情阴霾,但科技创新的步伐疾步向前。中国空间站开启“常驻”时代、“人造太阳”刷新燃烧纪录、淀粉实现全人工合成、人类对首个恒星级黑洞作出精确测量、史上最详细三维宇宙图问世、“祝融号”“毅力号”“希望号”造访火星热闹非凡……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迎“难”而“兴”,进入密集活跃期。多领域科技融合成为人类认识和战胜疫情的重要“武器”,疫情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也助推科技深度转型。

携手战“疫”倒逼科技融合发展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深度融合,“跨学科融合”趋势凸显。

中科院新近发布的《2021研究前沿》报告显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总体趋势愈加清晰。在疫情监测、病毒溯源、疫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各显神通:从新冠变异毒株的基因测序到疫苗和药物研发;从引入人工智能(AI)精准快速筛查的核酸检测到隔离场所“值守”的AI机器人;从通过大数据详细追溯的流行病学调查到人们每天使用的健康码……科技的力量为守护全球76亿人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强大支撑。

“跨国界融合”是新冠疫情背景下科研创新的另一显著特征。在与持续蔓延、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赛跑的两年间,国际社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要战胜疫情,必须跨越国界与山海、放下傲慢与偏见,携手共同应对。

对比一些国家的疫苗垄断、技术封锁,中国在疫苗科研国际合作中做到了“四个率先”:率先向全球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率先在海外开展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率先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率先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合作生产。

疫情冲击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力

多项调研数据显示,疫情并未阻碍、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面对突发疫情,受客观条件影响,越来越多的业务转为线上,企业的数字化部门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也为战“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对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高管进行的调研显示,对那些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并且保持业绩优势的企业而言,疫情并未阻挡它们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国际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的同期调研也显示,高达82%的受访CEO称,2021年追加了在数字化举措上的投资。“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金融、零售等行业的热门话题,传统的餐饮、能源、制造业等也已经加入其中。

业界普遍预测,2022年数字化转型趋势在“深度场景化”的同时也将回归“技术性更强”的特点。由于疫情,远程工作、线上生活已成常态,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发生变化,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大热科技应运而生,“本质上是一些新模式或新场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事关“经济复苏和长久生存”的硬核数字化转型。业界专家研判认为,人们在2022年最关心三个关键词:数字化、效率、增长,希望通过加快深化数字化进程,恢复增长,赢回损失。

疫情新常态催生科技新动能

疫情初期,人们关注的是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如今关注重点则转向疫情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顺应新常态、创造新模式,得以长久生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霍尔姆斯特姆预测,在后疫情时代,“数据是新财富的源泉,也是新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经济模式下,数据规模的差异意味着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

在宏观领域,这一预言正在得到印证。疫情对世界经济所造成的冲击,促使各国纷纷尝试实现科技“突围”,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后疫情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发展规划上,美、德、英、法、日等发达国家均积极采取行动,表示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抢占医药研发等“破局”关键点和未来科技经济制高点;在战略布局上,创新竞争所涉及领域交叉重叠现象明显,包括人工智能、量子科技、5G/6G、网络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

一些更微观的行业报告则预测,“人工智能工程化、隐私增强计算、全面体验”等科技新趋势将在2022年最受关注。(完)

关键词: 全球 科技

下一篇:三大股指高开创指涨0.2% 大豆板块领涨
上一篇:北交所:上市公司应在2022年4月29日前完成年度报告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