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10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社会科学院10日发布的《2020——2021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暨“十三五”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报告》(以下称指数)显示,疫情下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逆势上升,2020年产业国际表现和价值链升级成为“双轮驱动”。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汤蕴懿代表课题组介绍说,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是在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上海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与国际环境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对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度分析后形成的年度指数。
指数表明,2020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在经历了2018年至2019年的平整态势后,有效提升至134.0,比2019年提高4.20,恢复上升态势。总指数下,产业国际表现、行业增长驱动和价值链升级三个二级指数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产业国际表现成为拉动2020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中流砥柱”。2020年中国成功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在全球率先恢复生产,确保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当年上海吸引外资高达200亿美元,逆势增长6.2%。
2018年以后,上海加大了在构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政策指导,各重点行业对自主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上海价值链提升指标持续迅速增长,价值链升级成为上海未来实现产业增长和增强贸易竞争力的新动能。
指数显示,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市构成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传统支柱产业,贡献了全部竞争力的一半以上,但精细化工业与纺织业等传统产业竞争力有待走出困境。
汤蕴懿表示,课题组经过五年的持续跟踪表明,“十三五”期间,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整体稳中有升,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尤其在2018年中国贸易纠纷和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的重要节点上,上海充分发挥了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重要节点和链接的独特优势,不仅在全球贸易环境局势复杂多变中加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韧性,更为中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国际竞争力蓄势了潜能。
在疫后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面临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上海如何继续发挥新开放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汤蕴懿认为,上海要形成新的竞争力,应将注重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协同公关作为重点,按照短期“补链”、中期“强链”,区域“整体提升”的路径推进,在产业链上游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增强对全产业链的治理和控制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