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 世界经济影响几何

首页 > 热闻 > > 正文

日期:2021-11-04 21:30:25    来源:新华网    

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 世界经济影响几何

新华社华盛顿11月3日电 热点问答: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 世界经济影响几何

新华社记者高攀 许缘 熊茂伶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日宣布将从本月晚些时候起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这表明,美联储将开始逐步退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启动的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央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势必将对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其外溢效应不可忽视。

美联储为何要缩减购债规模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美联储去年年初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零至0.25%的超低水平,并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从去年年中开始,美联储一直按照每月购买约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速度增持债券,以压低长期利率并刺激经济复苏。

美联储现在决定开始缩减每月购债规模,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已满足美联储为缩减购债设置的前提条件,即在实现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方面取得“进一步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量化宽松政策的副作用日益显现,美国房地产和证券市场已出现资产价格膨胀的迹象,可能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同时,面对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的压力和质疑,美联储需要回应关切并考虑尽早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根据美联储3日宣布的缩减购债计划,美联储将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逐月削减资产购买规模150亿美元,包括1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美联储同时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前景发生变化,美联储也准备好调整每月资产购买速度,即美联储也会视情况调整缩减购债的进程。

严格意义上说,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并不代表收紧货币政策。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新华社记者,即便开始缩减购债,美联储每月仍将购买大量债券,到明年年中才会结束购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仍在扩张。同时,美联储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这意味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只是从“非常、非常宽松”转变为“非常宽松”。

美联储何时启动加息

在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以后,市场对美联储下一步的政策关注重点将转向何时启动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并不意味着利率政策有任何变化,美联储为启动加息设置了更严格的前提条件,目前美国经济距离实现充分就业目标还比较远,现在还不是加息的时候。

拉赫曼指出,美联储不大可能在明年6月之前加息。致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斯旺克表示,鲍威尔承认美国经济可能在明年实现充分就业,这意味着美联储或许将在明年下半年启动加息。

美联储官员对于何时加息远未达成一致。美联储9月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有9名美联储官员预测2022年底之前至少加息1次,另外9名美联储官员则支持维持接近零的超低利率水平直到2023年。

鉴于美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日前宣布将其对疫情后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的预测提前一年至2022年7月,同时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11月再次加息,此后每年将加息两次。

富国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杰伊·布赖森认为,目前金融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过于激进,他预计美国经济要到2022年底才会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充分就业水平,美联储要等到2023年才会开启加息周期。

对世界经济影响几何

美联储将缩减购债的消息正式公布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变化不大,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小幅上涨,全球金融市场表现较为平稳。

国际金融协会认为,金融市场已提前消化美联储缩减购债的消息,同时新兴市场应对全球冲击的能力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完成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分配也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补充了外汇储备,因此金融市场不大可能再次出现“缩减购债恐慌”情形。

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托比亚斯·阿德里安指出,2013年发生的“缩减购债恐慌”曾造成短时间内利率水平大幅上升、信用利差扩大,对新兴市场非常不利,因此美联储改善政策沟通、确定合适的缩减购债节奏极为重要。

阿德里安表示,为稳定通胀预期,一些新兴经济体央行早已启动加息,今后应更加注重在促进经济复苏、抑制通胀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加以权衡。他警告,美联储突然转向加息可能导致全球融资环境急剧变化,部分新兴市场可能面临资本流动逆转的风险,那些存在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的国家将面临更大压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债务重组。

阿德里安认为,美联储缩减购债不会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产生明显影响,因为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中国在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国际投资者正在大举投资中国发行的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债券。

关键词: 美联储 宣布 缩减 购债

下一篇:“甘肃制造”定制机电设备首次乘中亚班列走出国门
上一篇:四部门:到2025年打造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