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创业的5年期间,见证了大湾区里面的很多奇迹,见证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变成有可能。”4月18日,在江门创业五年的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梁立锋感触良多,向南都大湾区报道组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他表示,未来他们还会继续扎根在大湾区,对大湾区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江门创业氛围浓厚,机会和选择空间非常大
据了解,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由香港青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组成,三人于2016年5月分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树仁大学。男生罗伟特、梁立锋都是1992年出生,女生谭慧敏比他俩大一岁,3人同是香岛中学的同学。作为香港青年内地创业的“先行者”之一,五年来他们三人相互扶持,甜苦共担,不但培育了项目,也收获了成长,从都市学生成为田间的农业研究者、创业者。
梁立锋告诉记者,由于兴趣使然,大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接触有机种植、天台农场。自2014年起,创业团队就在香港理工大学开展鱼菜共生种养实验,随着实验规模扩大,香港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当时我们就在大湾区内找了很多农业园区,最终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给我们大力支持,免费提供200平方的温室大棚。”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下属单位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扶持下,团队连续五年扎根农村,创立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展开鱼菜共生项目的科研和创业。
“江门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根基非常稳,包括它的设施条件、地理优势,以及产业链支持等都很完善。”梁立锋认为,江门对于农业的政策扶持也很多,在他们创业的过程中,江门政府也给了他们很多的支持;同时“对于港澳青年创业也有很多扶持,所以整个创业过程都深受很多人关注和支持”。
在梁立锋看来,江门的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创业机会和选择空间也非常大”,比如不仅有IT、电子零售等方面的创业,也有种花、种菜等,产业很丰富,对他来说是“挺大的冲击”。在江门创业五年,梁立锋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地见证了江门乃至大湾区的变化,包括扶持政策的推出、交通的便利性、粤港澳的交流等,都更为频繁和便捷。比如交通的变化就给创业团队带来了好处,因为他们走自产自销的道路,交通的便利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成本。
“在我们创业期间,很多香港的大中小学生都会来我们的基地参观。”梁立锋还提到,团队组织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香岛中学、香港培侨中学、香港青年协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香港龙传基金会、香港学友社、香港小童群益会等香港学校团体,共计4300多名香港爱国青年到江门交流学习,于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和青年农业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学习内地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创业政策,助力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创新。
湾区各城市分工协作,对湾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炎夏,大棚内的温度高达39℃,嫩绿的水培蔬菜绿汪汪,水培装置里的涓涓细流通过循环系统,在水池与管槽间流转。往水池抛下一把干蝇蛆,一群鱼儿跃出水面,争相进食。这是团队“鱼菜共生”项目的常见一幕。
梁立锋表示,鱼菜共生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前沿技术,有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量高、能耗低等特点。该项技术在美国和澳洲已有先驱,然而由于各国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和种植、养殖品种的差异,令国外的相关科研数据和实施经验未能在国内得到有效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香港青年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精神,一致驻扎在农业基地,展开大量基础试验,经过多年科研攻坚,申请了 4 项国家发明专利,3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技术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鱼菜共生生产系统,为鱼菜共生技术在国内的产业化落地打下了科研基础。经测试,团队研发的技术相对于国外传统技术,蔬菜年产量可提升206%,变动生产成本降低83%;蔬菜的口感、味道与普通蔬菜相比,在盲测中的选择率为95%。
梁立锋告诉南都记者,2019年该项目正式在江门落地,建成了8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其中蔬菜的产量每年有400吨左右;此外,还在江门开平市赤坎镇建成第二个现代农业基地,占地400亩,产量每年高达8800吨。这些蔬菜不仅提供到香港,同时也在珠海、中山等地市销售,实行双线发展,走自产自销的道路。
“对于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我很有信心。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梁立锋表示,大湾区里面的城市都有着各自的分工、长处和特点。比如江门在农业发展方面态势良好,有着土地和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香港方面,投资机会比较多。“我们可以在香港那边拿到投资,在江门做农业生产,这其实就是结合了大湾区里面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长处。”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扎根在大湾区里面。”梁立锋很有信心地说道。
出品:南都大湾区报道小组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黄海珊 实习生 王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