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外办主任、省服务与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胜谈博鳌亚洲论坛服务保障机制改革探索:
实现博鳌亚洲论坛与海南共发展
- 本报记者 邱江华
“博鳌亚洲论坛,是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翻读她20年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变革、创新与发展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4月7日,省委外办主任、省服务与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胜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感慨道。
自1998年海南开始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创建工作,王胜就与论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了论坛创建及之后服务保障和利用论坛资源等各阶段的工作,经历了论坛从构想变成现实、从诞生到成长的全过程。
从最初对论坛概念模糊到逐渐清晰,到把概念性文件变为可运营、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商对话平台,再到参与服务和利用论坛……王胜说,一路走来,他与论坛是共同成长的。
机制的探索与初创
服务保障好参会规模如此之大的博鳌亚洲论坛,对海南全省上下的动员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动态管控能力、服务保障经验均是极大的考验。“现在回想起来,论坛创建初期尤其坎坷。”王胜至今仍对2002年首届论坛年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印象深刻。
王胜说,论坛成立之初吸引了各方很高的关注度,外国政要、国内外企业家以及中外媒体参会意愿踊跃,但在当时,论坛秘书处和我省有关方面在服务保障方面均缺乏足够的经验,对举办如此大规模、高层次会议的困难估计严重不足。
例如,当时的论坛会址落成不久,接待能力有限。根据最初的设计,最大接待能力只有800人至1000人,但实际上论坛参会人员达3000余人。导致很多与会代表只能住到20公里之外的琼海市区甚至海口市。
“犹记得论坛开幕当天,住在海口的代表们早上6点就得乘坐大巴车往博鳌赶。”王胜坦言,时至今日,他和同事们仍觉得心有愧疚。“大家抱着那么高的热情前来参会,我们的服务保障工作却没有做到位。”
机制的完善与进步
论坛首届年会的“尴尬”,也促使我省不断加强国际会议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王胜表示,借助服务保障前几届论坛年会的摸索和实践,我省全面总结了经验得失,并在2005年由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省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创建了“博鳌亚洲论坛服务保障工作长效机制”,为此后的论坛年会服务保障工作搭建了框架,完善了顶层设计。
此外,我省还在实践中创建了“战时动员机制”“临时授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工作制度,破除有关厅局的处室界限,打破工作人员级别高低,实现了岗位负责制,做到责权统一。
在王胜看来,论坛2008年年会尤为特殊。“那一年,我们开创性地实现了博鳌、三亚的两地办会,并首次把国事活动引入三亚,与论坛年会衔接举办,反响空前热烈,成为中国外交史上首脑外交和公共外交有机结合的经典案例。”
2008年的经验,也为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博鳌和三亚衔接举行打下了基础。论坛2011年年会结束后,时任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赞誉:“海南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得很出色,展现了三亚精神、博鳌精神,完美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水平。”
机制的成熟与稳健
海南将博鳌亚洲论坛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精心呵护。经历了论坛创建和服务保障全过程的海南外事人,更是为这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随着论坛服务保障工作的日益成熟,我们也开始思考和策划如何让海南更好、更深入地融入论坛,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论坛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以助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海南。”王胜说。
2013年,王胜担任省外办主任,他和同事们在深挖论坛资源、利用论坛资源服务海南经济建设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
例如在2014年,省外办再次对论坛服务保障长效机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和集成创新,成立了“海南省服务与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筹划举办了“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论坛”等海南主题活动;推动设立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海口办公室,翻开海南与论坛融合发展新篇章……
海南在服务保障论坛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安排和服务保障环境,并深入探索论坛与海南同进步共发展的规划和愿景,为海南与论坛共成长、同发展献计献策。
“海南外事人服务保障和利用论坛的机制创新工作将永远在路上。建立并优化完善一个服务利用论坛的高效管用的机制,锻造一支能打大仗、硬仗的外事人力资源队伍,打造一扇展示海南对外开放、展示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窗口,是我们的创新工作目标。”王胜说。
王胜表示,未来海南外事人将进一步呵护好、服务好、保障好、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继续与论坛秘书处一道,共同建设好博鳌亚洲论坛,精心打造联通亚洲和世界的政商对话平台。
(本报海口4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