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十四五”开局 福建如何起好步
中新社福州1月25日电 (记者 龙敏)7.5%左右,是正于福州举行的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福建省省长王宁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过去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福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03.8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增幅高出全国一个百分点;福州、泉州首次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过去五年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1万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如何起好步?王宁表示,要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目前,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重大项目接续不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需突破等。
创新能力不足,是长期制约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向“十四五”,福建明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自2016年福(州)厦(门)泉(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京东方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联芯集成电路制造、东旭光电8.5代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创新项目集聚发展,推动福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福建省人大代表、焙之道食品(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薛从福认为,食品产业作为福建优势传统产业,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核心技术,应对国民经济中不断出现的新需求、新挑战。
福建省人大代表、百威中国东南事业部总裁何建平建议,发挥莆田国家级高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结合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政策叠加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5%左右。瞄准未来数字经济高地,王宁强调,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推动更多行业领域数字化应用,加快发展卫星应用、北斗导航产业,积极布局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扩大开放也是福建“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的发力点。去年12月举办的福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强调,牢牢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和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开放型经济借梯登高、加速发展;充分发挥侨的优势,巩固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态势。
近年来,福建先后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成为获得中国优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王宁提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闽籍侨胞重要力量,促进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福建将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深入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标志性工程,主动对接中欧投资协定和RCEP成果,持续扩大“朋友圈”;密切闽港闽澳合作;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鼓励引导侨胞回乡投资兴业,支持新生代侨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谭亚川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强化进出闽大通道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国内外市场对接,打造贯通南北、联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大动脉,成为服务“一带一路”、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前沿枢纽,努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集聚、辐射、服务等重要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