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舟山1月2日电(记者 林波)伴随着阵阵金属切割声,头戴蓝色安全帽的螺杆生产工人正将螺杆离子氮化炉摆放到指定位置。而在一旁的“质检驾驶舱”屏幕上,各厂不合格记录数据实时更新,通过数字化技术把关螺杆质量。
这是悬水小岛——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塘岛螺杆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幕。
自1982年金塘岛诞生第一根螺杆以来,金塘螺杆业已走过近40载春秋,从小小的螺杆中发现商机,然后将“螺杆经济”的链条从浙东海岛延伸至世界各地。
从“小作坊”的家庭生产到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从无名小岛到特色块状经济的“中国螺杆之乡”,金塘螺杆市场的变迁其实也是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缩影。
金塘是舟山第四大岛,陆域总面积88.4平方公里(不含金塘北部),常住人口约5万人。这里本是一座默默无闻的悬水海岛,但因为螺杆,使这座海岛备受关注。
谈及金塘螺杆的起家,何世钧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20世纪80年代,当他在展会上看到在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下的硬质合金螺杆在中国卖出天价后,便激发出了雄心壮志,下决心要突破这项技术垄断,造出中国的硬质合金螺杆。
彼时的何世钧是金塘沥港农机厂的技术副厂长,而当他提出在厂里试制这样的螺杆时,却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借来7000元钱买螺杆材料,决定辞职单干。
当何世钧带着产品来到上海圆满交货后,他赚得了第一桶金。借助创业的第一桶金,何世钧办起了螺杆专业制造企业。
与此同时,何世钧的创业起到了示范效应。金塘农机厂的一批技术能手跟着纷纷下海。他们凭借自己的技术,开启了创业之路,也为金塘螺杆的“出圈”打下了基础。
舟山市定海区经信局总经济师张宏辉表示,自1982年开始生产第一根螺杆起,定海金塘螺杆产业至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机螺杆生产和出口基地,“经过近40年的发展、调整和提升,金塘螺杆产业已成为国内专业化程度较高、配套产业齐全、分工精细、最具影响力的螺杆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
审视当下,从20世纪90年代锉刀锉、榔头打、搅筒搅的人工打磨生产方式,到如今的智能化生产,摆在“螺杆二代”面前的是如何将螺杆产业做精做强。
从父亲手中捧过接力棒后,“螺杆二代”——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瑜键一直希望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让螺杆产业发生“智”变。
“我们的螺杆可以精确到丝,比头发丝还要细上七分之一。”夏瑜键告诉记者,如今华业已成为螺杆行业的“隐形冠军”,预计2020年产业将同比增长18%。
“今年4月份,我们的自动化机械手臂将到岗,将大幅提高厂区的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水平。”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夏琪表示,塑化程度是衡量螺杆好坏的最主要标准,“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不断提高数字化水平,对传统螺杆进行转型升级。”
在舟山市(金塘)塑机螺杆检测中心,大小不一、精度不同的螺杆排列整齐,通过该平台的检测把关,金塘螺杆产品以更加严格的质量勇闯市场。
“各式各样的螺杆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检验。”舟山市(金塘)塑机螺杆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干惊涛告诉记者,该中心拥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并与宁波、上海等质检院合作,守牢产品的质量关。
从小而散到精且强,在精心打磨下,以螺杆产业为代表的浙江块状经济正迎来新的“智”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