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锦囊”:城市交通如何更有“韧性”

首页 > 热闻 > > 正文

日期:2020-10-25 21:2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10月25日电 (记者 刘贤)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城市交通如何更有效应对,增强“韧性”?25日,多位专家在重庆从交通规划设计、主动防控技术、机场规划设置、后疫情时代城市交通重构等角度进行解析。

2020韧性城市·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的城市韧性交通分论坛云集该领域众多专业人士。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道路交通总工程师龚华凤介绍韧性交通的发展时说,美国基于城市反恐、综合防灾等需求,21世纪初期开始研究韧性交通。总结而言,韧性城市交通具有四个特征:保持稳定、恢复功能的能力;应对未知、难以预料的因素;强化吸收性、恢复性和承载力;自我学习、自我适应的能力。

龚华凤所在公司已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如在温州瓯江口新区交通专项规划项目中,综合考虑该地区常年遭受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侵袭等特点,在两条东西向快速路基础上预留一条南北向城市快速通道,提高城市交通网络“韧性”。

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交通信息工程系主任、教授王晨认为,目前重特大事故频发、安全隐患众多,被动响应式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建设交通强国的需要,应建立完整的主动安全防控技术体系与应用系统。

交通主动防控技术包括可限变速、行人预警、辅助驾驶、驾驶提醒等,其核心是对风险源实现主动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置,降低事故发生率。王晨分享了目前正在研究的高事故偏向驾驶者主动预警技术,即通过事故次数、事故程度、事故责任等维度筛选出高危驾驶者,从而实现主动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方面,模型预测的高危人群风险度全面超过非高危人群,特别是在严重事故(全责)方面,高危人群的风险度是非高危的62倍。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航空业带来巨大影响,须提高航空“韧性”。

美国兰德隆与布朗公司致力于航空规划和发展。其副总裁罗焕介绍多种手段提高“韧性”:通过国际指廊预留及可转换机位的设置,来应对不同国内国际市场及日间运行的变化量;组合机位的设置,可灵活应对机场今后机型变化的不确定性;可转换行李提取转盘,实现国内国际切换,可满足机场的运行及发展弹性。

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赵胜川在《后疫情时代城市交通与韧性城市的展望》演讲中表示,后疫情时代形成远程办公、外卖、预约服务等分散型生活方式,人类的许多活动可能从实体空间转向虚拟空间。出行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城市交通空间的重构十分必要。汽车社会的重构、小型交通工具或慢行交通(如自行车)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要。

他还建议积极利用新技术,如利用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送货上门;有效利用虚拟空间上已有的人或车辆的相关大数据,为优化实体空间上居民出行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韧性 交通信息工程

下一篇:“二次创业再出发” 浙江萧山乡贤话县域发展“新空间”
上一篇:专家把脉玩教具“不可替代”之路:走向数据化、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