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0月17日电 题:对话企业家: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打造对外开放新窗口 邀全球商客深度参与中国市场
作者 周卓傲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从短短6天展会到365天永不落幕的开放平台,进博会已成为海外企业了解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途径。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消费市场快速复苏以及在疫情中涌现出的一批新经济、新业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强劲韧性以及光明前景,也进一步坚定外商投资中国的决心,未来外商投资将成为新常态。
事实上,已经有一批海外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第三届进博会在疫情影响下,展览面积却超过上届规模,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也踊跃参展,更有一批企业签约参展未来三届进博会。张玉良认为,进博会已经成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跳板。
作为上海市商务委认定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经成为进博会时间与空间上的拓展延伸、企业服务对接全球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上海扩大开放与对外展示的崭新窗口。截至目前,绿地贸易港已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家客商入驻,设立39个国家馆,引进进口商品8万余件。
进入第三届“进博时间”,绿地的“身份”将更加多元,除做优做强采购商、平台服务商外,还将首次成为进博会的组展商。在与海外企业接触过程中,张玉良发现,很多海外客商不仅只是把货卖到中国,还愿意扎根下来,从原来单一的供应商、生产商转变为贸易商、投资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深度参与者。
“这是非常有象征意义的,如果不是看好中国市场,他不可能会愿意花时间、精力以及资本在这里投资经营。”张玉良指出,对于很多海外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消费潜力还远未完全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增加都在推动中国消费持续增长升级,使中国对海外企业吸引力与日俱增。
此外,中国巨大消费市场形成的规模效应也让海外客商看到非比寻常的机遇。张玉良表示,很多海外企业可能生产非常小众的产品,但是一旦进入中国,可能就能变成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
这些看好中国市场的海外客商,也与中国市场产生了不一般的化学反应。“十一”长假期间,瑞士冰激凌研究所、比利时啤酒工坊、西班牙火腿工厂店等一批创新店已在上海开始试营业。
“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了,很多海外企业没精力布局覆盖全中国销售。”张玉良表示,绿地贸易港为此引入“保姆式服务”,打造展品变商品的“超短链路”。依托绿地在贸易、零售、物流等商贸流通领域的产业资源,贸易港为入驻平台的客商提供清关、物流仓储、渠道分销、品牌推广等供应链全流程服务,帮助海外中小企业、新品牌快速打开中国市场。
据了解,开业至今,绿地贸易港平台累计交易规模已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成功促成50余个大类近5000款进博会同款商品进入中国22个主要省市流通市场。展望未来,张玉良表示,绿地希望将贸易港模式复制到全中国,让贸易港成为海外客商可以搭乘、驶向全中国市场的船,真正让海外的贸易商通过进博会,实现一进中国便进全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