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题:向创新、智能、开放迈进——“十三五”制造业发展扫描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五年,弹指一挥,却足以改变产业面貌、制造格局。“十三五”期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加速与工业深度融合。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加快提升、结构优化升级。
从制造到创造,由传统向智能,中国制造不断向创新、智慧、开放迈进。
“中国创造”加速涌现
系上安全带、点击屏幕“开始”键,车辆缓缓起步,自动避让行人或障碍物……不久前,百度在北京推出自动驾驶体验服务。经历了研发、试验、道路测试等漫长历程,无人驾驶汽车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渐行渐近”。
汽车的迭代更新是创新创造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众多关键技术、基础材料、重大工程取得突破,“中国创造”加速涌现。
自主研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可辅助医生进行精准诊疗,并通过5G网络实现远程手术;A4纸四分之一厚、“论克卖”的“手撕钢”打破国外垄断,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领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C919大飞机……从技术攻克到应用探索,每一项突破都是大国制造自主创新的有力见证。
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基础工艺是工业发展的底气。2016年至今,我国已论证通过和启动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十余个。2019年,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由传统依赖人工到逐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中国制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步伐更稳健。
“制造业创新从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新阶段。”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认为,尽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但依靠科技驱动,中国制造正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屏幕上订单、物料等信息实时更新;云平台对生产状况、质量等可视化监控;从物料运输到贴片焊接、包装交付等均实现“无人看管”……合肥联宝科技的厂房内,平均不到1秒即可下线1台笔记本电脑,智能化的操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的认知。
联宝科技CEO柏鹏说,下一步还要将智能管理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质量实时监控。
一个工厂的升级,折射了一国制造的变迁。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五年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了新的空间,中国制造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1.5%和51.1%。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70个,连接的工业设备达到4000多万台(套)。
依靠电力大数据,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分区域、分产业、分企业摸排,锁定“断点”助力产业链复工;京东数科发布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效率和安全……努力化解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智能化升级的步伐提速,共享材料、共享订单、共享产能等有关协同制造、智能生产的实践不断推出。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要适度超前,让‘路’等‘车’,而不是‘车’等‘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特别是在5G带动和需求引领下,我国产业数字化的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和信息化加速融合,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制造格局调整优化
在完成内存芯片自主制造后,位于安徽合肥的长鑫存储不久前实现产能突破。围绕“芯屏器合”的产业战略,合肥也成长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地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超过250家,年产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们要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产生良性的内生循环作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壮大,把握住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王亚伟说。
中国制造在变,制造版图也在变。五年来,不少地方在立足自身禀赋的同时打破传统,布局新兴产业,打造创新生态,并将自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合肥的变化恰是我国制造业格局不断升级的写照。
前不久,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正式出台,自贸试验区扩容至21个,为制造业开放发展增添新注脚。
制造版图调整的同时,产业格局也在优化。基于数字技术搭建智慧平台,国网浙江嘉兴供电公司探索建立电网“智能无人仓库”,打造智慧物资供应链生态圈;浪潮、联想等大型企业牵头打造产业链平台,协同创新、共享开放的合作模式逐步走俏……从产业集群到生态体系,从上下游合作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努力提高产业链的包容性,更先进、更开放的制造模式正在形成。
5年风雨兼程,中国制造不断创新开拓,向世人展现着新姿态新面貌。新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行,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中国制造必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