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之江生物”)更新了状态。这家曾意向主板上市未果,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并公开谴责的公司,上市之路似乎并不轻松。
公开资料显示,之江生物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的销售。
一场疫情,对于之江生物来说成了一个契机。随着疫情的持续,公司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销量增加。申报稿显示,公司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9915.78万元。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为9,982.02万元。
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业绩上升存在不能持续的风险。
此外,公司研制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是科技部宫颈癌筛查专项首批入选的HPV试剂;研发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是首批被列入WHO官方采购名录的产品。
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
最新上会稿显示,2017-2019年的报告期各期,之江生物实现营收分别为1.93亿元、2.24亿元、2.5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1.26万元、5,049.27万元、4,432.47万元。
可以看到,近年来公司净利增长乏力。2019年扣非净利润相较于2018年下滑10个百分点左右。上会稿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核酸检测试剂盒平均单价分别为35.53元/人份、33.71元/人份、28.73元/人份,产品单价逐年降低。
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公司主营产品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产能利用率趋于饱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核酸检测试剂盒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85%、96.36%、97.96%;产销率分别为88.08%、85.21%、87.36%。
我国分子诊断行业表现集中度较低,除了之江生物,还有达安基因(002030)、硕世生物、热景生物(688068)、凯普生物(300639)、艾德生物(300685)、圣湘生物等。圣湘生物也在冲刺科创板,因深陷巨额债务,其上市之路前途未卜。
此外,国际知名企业如罗氏、雅培等也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格局可谓激烈。
报告期内,之江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43%、8.88%、9.0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行业可比公司艾德生物专注于分子诊断行业中的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处于需投入较高研发费用的细分领域。
应收账款占比高最大欠款客户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上会稿显示,2017-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0,075.80万元、1.17亿元、1.27亿元,占同期营收的52.28%、52.10%、49.11%。其中,公司1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占账面余额比例分别为88.29%、83.95%、78.27%。
截至2019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名欠款客户的应收款合计5,654.99万元,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比为44.48%;其中,北京五鸿源商贸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五鸿源”)占比25.37%,为公司应收账款最大欠款客户,截至2019年末,应收账款为3225.0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五鸿源同时也是公司第一大客户,之江生物2019年向北京五鸿源销售商品金额为2256.79万元。据天眼查,北京五鸿源成立于2012年02月2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销售医疗器械II、III类(有效期限至2017年02月09日)等。
另值得注意的是,之江生物各期期末存货周转率较低,总体存货周转次数分别为1.26次、1.32次、1.66次。而可比公司存货周转率均值分别为2.69次、2.96次、2.75次,均高于之江生物存货周转率。较低的存货周转速度可能影响公司整体的资金营运效率,给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公司拥有5家全资控股子公司,除了之江科技、上海奥润盈利之外,截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152.61万元、53.08万元;杭州博康、之江美国、之江工程、杭州博赛均为亏损经营,截至2019年末,分别亏损41.81万元、279.16万元、100.45万元、0.86万元。
而之江生物此次拟募集资金13.56亿元,也基本上是投入了之江科技。据悉,拟产品研发投入5.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5亿元,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2.19亿元、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22亿元、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1.15亿元。
关键词: 之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