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技术虽然在最新问询函补充回复中对自己的应收账款方面问题做了进一步表述,但若结合其年报数据深入分析,可发现其应收账款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令人费解之处。
6月10日,国民技术披露了《关于对公司年报问询函补充回复》,对其今年5月份的年报问询函回复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其中主要涉及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内容解释。然而,《红周刊》记者结合其年报数据对比发现,国民技术的应收账款仍存在很多令人费解之处,不排除其有虚增应收账款的可能。
此外,从企业经营层面看,国民技术核心业务大多亏损严重,未来想要扭亏压力巨大。若进一步梳理国民技术以往经历,其可谓是“劣迹斑斑”,此前不但遭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及高管也被公开谴责,而监管机构的行政监管、责令改正等处罚也时有发生。
巨额应收账款来源不明
根据国民技术年报披露,2019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高达9.74亿元,但由于大客户破产清算等诸多原因,当年国民技术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就高达7.43亿元,截至2019年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仅剩下2.30亿元。正因其大额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等原因,使得当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大幅亏损5.98亿元,最终不得不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扭亏为盈。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其当年巨额的应收账款到底从何而来?
年报显示,2019年国民技术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下滑34.44%。营业收入算上增值税部分,合计不超过4.55亿元(计算方法参看上期文章),显然,该金额不足9.74亿元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一半,这就意味着公司巨额应收账款可能是来自于期初结转金额,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年报显示,2019年期初,国民技术的应收账款金额为4.88亿元,金额并不算少,可即便是其2019年4.55亿元的含税营业收入一分钱也没有收回来,全部形成应收账款,算上期初结转金额,期末应收账款合计金额也不过9.43亿元,与公司公布的9.74亿元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是并不相等的。
更何况,其2019年的营业收入也并非没有现金入账,根据现金流量表数据,2019年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06亿元,即使剔除预收款项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当年销售产品的现金流入金额也为数不少(计算详情请参考上期文章),如此推算,其当年存在巨额应收账款来源不明情况。
实际上,如此可疑情况并非只在2019年“上演”,2018年情况更甚!
根据财报披露,2018年期末,国民技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高达13.32亿元,然而其当年计提的坏账准备就高达8.43亿元,其中仅对第一大客户沃特玛就计提6.4亿元坏账准备,计提完毕后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仅剩4.88亿元。巨额应收账款的计提,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其当年业绩大幅亏损17.86亿元。
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期初应收账款结转余额为3.65亿元,理论上,公司当年新增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高达9.67亿元。可问题在于,2018年国民技术的营业收入仅有6.02亿元(含税营收在6.9亿元左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63亿元,仅从财务勾稽角度看,无法出现9.67亿元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新增。
应收账款大客户存疑
实际上,若从6月10日国民技术发布的《关于对公司年报问询函补充回复》披露的大客户数据来看,公司应收账款情况更显得可疑。
在问询函补充回复中,国民技术对其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共计20名客户的应收详情进行了披露。其中,在过去三年,其客户一对国民技术的销售金额合计达6.66亿元,截至2019年期末,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还有5.65亿元。
客户一早在2018年之前就与公司有交易往来,2018年该客户出现偿债风险,资金链紧张,2019年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预计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国民技术便对其5.65亿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了坏账损失。问题在于,客户一5.65亿元应收账款的来源是十分蹊跷的。
根据2018年年报披露,第一名应收账款客户欠款金额高达8.05亿元,从其披露的单项金额重大坏账计提的客户名称来看,该客户为沃特玛,当年公司对该客户计提了6.4亿元坏账准备,也就是说该客户2018年期末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仅剩下1.65亿元。
如果沃特玛是其2019年的问询函补充回复中提及的客户一,则意味着2019年公司对沃特玛的销售金额应该超过4亿元,否则不应该产生5.65亿元应收账款。可问题在于,2019年国民技术全部的营业收入仅有3.95亿元,其又如何向沃特玛销售超过4亿元的商品?更何况,2018年沃特玛就已经出现资金危机了,公司已经对该客户计提了大量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又怎么会继续对该客户大额赊销呢?
倘若其问询函补充回复中提及的客户一不是沃特玛,应该便是2018年期末剔除坏账准备后,剩余的应收账款价值最高的第二大应收账款客户。当年对该客户的应收余额为9277万元,计提4328万元坏账准备后,期末该客户还剩下4949万元的应收账款。
然而,如果客户一是该客户,则从5.65亿元应收账款中减去4949万元期初转结金额,则理论上当年对该客户实现的营业收入将超过5亿元,而这又远远超过国民技术2019年的合并报表的营业收入,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从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其2019年也不存在仅向一家公司大额销售的情况,因为从其披露的前五名销售客户名单来看,2019年向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仅有2234万元,根本没有更大额的销售客户,那么其2019年对客户一的这5.65亿元应收账款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应收账款风险依旧巨大
根据问询函补充回复中披露的500万元以上应收账款客户明细,其对客户四在过去三年销售产品的收入为46万元,然而,截至2019年末,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却高达2268万元,因预计该客户款项无法回收,当年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其对客户九在过去三年中销售产品实现的收入为97万元,不过截至2019年末,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高达1220万元,当年其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也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以上两家客户的应收账款均远远超过了过去三年的销售金额,这意味着这两家客户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大额的应收账款,只是迟迟无法回收,每年在不断按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客户四在2017年就出现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未兑付的情况;而客户九的母公司上海柯斯也早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国民技术在2019年1月份就已经申请仲裁。
另外,在其20家500万元以上应收账款客户中,有6家客户的应收账款预计无法回收,2019年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这些情况说明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是十分严峻的。
对此,上市公司也曾在年报中表示,“因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采取适度赊销、延长账期等营销策略促进市场发展及销售,相应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使得坏账损失的发生概率较高”。
然而,其意识到是一回事,可实际行动又是另一回事。近年来,国民技术赊销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在其共计20家500万元以上应收账款客户中,有7家应收账款余额超过了其三年以来的合计的营业收入,这是否意味着其赊销依旧在大幅进行呢?此外,如果不是大肆赊销,2018年和2019年也就不会出现巨额的应收账款账面的增加了。
大量赊销虽然能在短期内可能让企业的收入变得“丰硕”起来,然而过多的赊销不过是饮鸩止渴,后续的应收账款的回收将成为更大的问题,账款收不回来,资金被下游客户大量占用,企业流动性也将受到影响。按理说,国民收入已经尝到了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带来的苦果,可其为何仍然不断大肆赊销呢?到底是其有别的难言之隐,还是说其应收账款本就来源不明?
主业萎靡不振,惹人担忧
2017年以来,国民技术的经营情况越来越差,其营业收入不断下滑:其中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下滑了1.58%、13.37%和34.44%,而今年一季度也同比下滑了7.78%;净利润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合计亏损金额超过22亿元。然而在2019年,在收入大幅下滑下,公司却依靠对并购公司交易对价的下调而神奇扭亏为盈,实现利润4291万元。若从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表现看,公司实际上已经连续3年亏损。
5月15日,在国民技术披露的年报问询函答复中,公司将主营业务亏损归咎为“偶发事件影响”,认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然而从其主营产品来看,情况似乎并未像公司反馈的那样乐观。
国民技术收入主要来源安全芯片类产品和负极材料类产品,近年这两项产品的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七成以上。此外,其还有贸易业务和技术服务业务,2019年还新增了石墨化加工收入。
从公司产品创收情况来看,其中最核心的安全芯片类产品自2017年以来创收情况越来越差,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创造的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8.85%和50.18%。而另外一项核心产品——负极材料类产品,2019年实现的营收也同比2018年下滑了41.47%。
石墨化加工属于2019年新增业务,与其贸易业务及技术服务业务一样,收入贡献都相当小。其贸易业务2019年虽然相比2018年有所增长,但是与2017年比起来,仍然处于“半死不活”状态。而其技术服务业务不但收入不高,毛利率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在给交易所的问询函答复中,上市公司表示,过去几年公司销售的产品安全类芯片,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产品已处于市场成熟期,市场增量滞涨或下降,价格不断下降,收入持续降低。经过两年左右面向物联网MCU芯片产品的研发,正逐步达到量产阶段,公司新的产品结构已经形成。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MCU芯片新产品仍然未能为其创造收入,而其未来能否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是存在很大未知性的。
虽然此前花费重金收购的华夏芯在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后,于2019年6月30日前有一款SoC产品通过了测试,已达到可销售水平,但在2019年华夏芯仅实现销售收入35.26万元,2019年的财务指标和运营指标均未完成。
其另一项核心业务负极材料产品主要依靠此前高价收购70%股权的斯诺实业来实现。国民技术在问询函答复中表示,前期因属于试产阶段,生产工艺进行调试,产量较少,后期产能逐步释放,2019年石墨化出炉量累计已超5000吨。自2019年9月起,石墨化加工逐步满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达到100%,现有产能已无法完全满足公司及市场需求。
然而,斯诺实业在承诺期内连续两年业绩均大幅亏损,并未能业绩达标,此前因大客户沃特玛资金链出现问题,斯诺实业连累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亏损,说明其大客户依赖现象相当严重。如今,在失去大客户后,斯诺实业未来业绩将如何表现存在悬念。况且,2019年国民技术对斯诺实业的收购对价曾大幅下调,这意味着该公司盈利能力严重不及预期,如此情况下,其负极材料产品未来收入如何,同样令人担忧。
存在诸多违规违法行为,屡遭处罚
从国民技术过往历史来看,该公司因违规违也屡屡遭到监管部门的公开谴责、行政监管、通报批评等处罚,可谓是“劣迹斑斑”。
2019年1月30日,国民技术披露了《2018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0.20亿元至0.25亿元。消息一出,从2019年2月1日开始,股价从7.20元的开盘价一路上涨,至同年3月13日,涨幅高达58.5%。
然而到了2019年2月28日,其又发布业绩快报及预告修正公告称,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修正为亏损4.63亿元。同年4月26日,正式披露的《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经审计净利润亏损12.66亿元。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结果,同年12月19日,公司进一步发布更新后的2018年年报,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际亏损金额高达16.14亿元。
其一再修改业绩数据,股票价格也“应声而动”。2019年11月,股票价格已经跌至5.76元,相比当年11.38亿元的最高价,股价跌幅接近50%,这让二级市场的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由于国民技术的业绩预告、业绩快报与年度报告存在较大差异且修正不及时,且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深交所对国民技术及其董事长兼总经理孙迎彤,财务总监徐辉均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此外,对于国民技术收购斯诺实业的事项中(此前《国民技术靠秀财技“保壳”业绩补偿款确认令人质疑》的文章中也有详细分析),国民技术2018年度对斯诺实业与商誉相关的经营性资产组的可回收价值进行评估时,资产组的划分与营运资金预测前后标准不一致,导致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不一致;未考虑资产减值损失对资产组现金流量的影响;未按相关信息披露要求充分披露商誉减值测试的关键参数及其确定依据等信息,也未披露前述信息与形成商誉时的信息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于是2019年11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对其下发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责令其改正。
此后,2020年4月份,深圳证券交易所认为其上述行为存在前期会计差错,属于违规行为,因此,对国民技术及其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迎彤、财务总监徐辉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另外,在此前发表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国民技术曾因合作设立投资基金发生失联事件遭立案侦查,并被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在2015年11月27日-2017年12月14日前买入国民技术,并在2017年12月15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并曾产生一定浮亏(无论是否解套)的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符合上述条件的投资者也可将姓名、联系方式与股票交易记录(建议为Excel文件)发送至邮箱:weiquan@hongzhoukan.com,参与《红周刊》“民间维权”栏目组组织的索赔征集活动。本次索赔征集可主张的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损失等,最终的获赔条件与获赔金额将以法院认定为准。投资者在未获得赔偿前,无需支付任何律师费用。
本文已刊发于46期《红周刊》
关键词: 国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