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已有台海核电、渤海租赁、金财互联、赫美集团等多家公司的股东终止实施增持计划。
从公告内容看,金融市场环境变化、融资渠道受限、资金不足、所需资金未筹措到位是终止增持的主要原因。
前有*ST雪莱宣布董事长增持公司股票后连续获得两个涨停,后有好想你抛出30亿元巨额回购计划,公司股价在两天内上涨18%。
上市公司宣布股东增持或回购,无疑是给公司股价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由于大手笔的增持计划对股价有较大提振作用,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不乏有些公司股东打出“忽悠式增持”。
近日,*ST赫美(赫美集团)发布消息称,因未按规定履行增持承诺,公司董事长兼实控人王磊被通报批评。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近年来,类似赫美集团未能完成增持承诺的上市公司股东不在少数。这些公司股东有的拖延增持期限仍未能完成,有的甚至“一股不买”就终止增持。
王磊承诺未履行
具体来看,2018年2月7日,*ST赫美宣布,董事长王磊计划增持公司股份,王磊承诺拟自2018年2月7日起的6个月内增持*ST赫美股份,增持金额2亿元。
然而2018年8月8日、2018年12月6日及2019年2月28日,*ST赫美三次披露王磊延期增持的公告,分别将此次增持计划延期至2018年12月6日、2019年3月6日及2020年3月5日。
2020年3月4日,*ST赫美披露王磊终止增持计划的公告。彼时,公司称,由于金融市场环境变化、融资渠道受限等客观原因,导致完成本次增持计划遇到困难,王磊决定终止履行未实施部分的增持计划。
但王磊终止履行增持计划的议案,直至2020年5月27日才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截至承诺期满,王磊累计增持*ST赫美股份32.15万股,金额合计为3631.51万元,仅占增持计划承诺金额的18.16%,王磊未按规定履行增持承诺。
深交所认为,王磊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的多条规定,并对王磊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对于王磊上述违规行为及深交所给予的处分,深交所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王磊不仅没有按照原先计划的增持股份,还在2019年-2020年期间因贷款承担连带责任担保被动减持了公司的股份。同时,公司控股股东汉桥机器厂也多次被动减持公司股份。
据悉,赫美集团定位于“国际品牌运营的服务商”,致力于服务中国年轻一代品质生活,主要业务为国际品牌服装、鞋帽、箱包等产品的零售,公司运营的品牌既包含国际知名品牌MCM、FULAR、MSGM等,也包含公司自有品牌OBLU。
然而近年来,面临着卖壳失败、踩雷P2P、债务压顶等问题,赫美集团已经连续三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尤其是2018年-2019年,赫美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24.48亿元,两年累计亏损高达45亿元。
2020年第一季度,赫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828万元,同比下滑72.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43万元,同比增长22.5%。
增持计划屡屡爽约
赫美集团董事长的忽悠式增持并不少见。
2018年,A股的调整幅度不小,上证指数曾一度跌至2449.20点,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是“跌跌不休”。为稳定甚至提振公司股价,上市公司频频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或是回购计划,一时间掀起了扎堆承诺增持潮。
然而潮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一些上市公司按期完成了增持承诺,也有一些公司说话不算数,到期直接宣布终止增持计划。
今年以来,已有台海核电、渤海租赁、金财互联、赫美集团等多家公司的股东终止实施增持计划。
今年4月,台海核电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台海集团的书面通知,台海集团决定终止继续实施增持公司股份的计划。截至公告日,台海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票1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719%;累计增持金额2470.54万元,占承诺增持计划总额的 12.3527%。
台海核电此前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计划增持的公告,台海集团拟自2018年5月30日起的12个月内择机增持公司股票,承诺本次增持规模至少为2亿元,拟增持本公司股份合计增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需要指出的是,和赫美集团一样,台海核电的控股股东此前已延长了增持计划时间,但最终仍未完成增持。台海核电披露,由于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台海集团的股权结构也发生变化,决定延期履行增持计划至2020年5月30日,其他承诺不变。
更有甚者,抛出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股东在终止前一股也没增持。
金财互联公告显示,基于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为了提升市场信心,实控人朱文明、第二大股东徐正军计划自2018年6月22日至2020年7月7日期间以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在8000万元至10000万元之间。
期间,朱文明增持了149.83万股,合计增持金额为1264.92万元,而徐正军却是一股未买。
严监管“忽悠式增持”
从公告内容看,金融市场环境变化、融资渠道受限、资金不足、所需资金未筹措到位是终止增持的主要原因。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成了终止增持的原因之一。
如台海核电,其公告显示,由于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台海集团的股权结构也发生变化,导致完成本次增持计划遇到困难,加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台海集团未来完成本次增持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大。
天泽信息则指出,本次增持计划披露后,增持义务人积极筹措资金,但增持股份所需资金未能全部筹措到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东、董监高确实存在无法完成增持计划的客观原因。但是如果增持计划不能实施,其后果和相应补偿措施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披露。
此前,沪深交易所对于增持计划和股份回购预案的信息披露作出相关规定,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董监高依法合规回购、增持股份的同时,也将严厉管控“忽悠式增持”、“忽悠式回购”行为。
2019年,加加食品、思维列控、迅游科技、凯恩股份等上市公司就出现了增持计划无法兑现的情况。上述几家企业在提出取消增持计划后,很快收到了关注函。此外,粤泰股份还因为未能完成增持承诺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监管措施函。
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由于大手笔的增持计划对股价有较大提振作用,在严监管背景下,“忽悠式增持”仍时有出现。
该券商人士认为,监管层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增持计划的监管工作,一方面是要定期督促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执行股票回购与增持计划,另一方面是要加大对未履行回购与增持计划当事人的处罚力度,如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包括法律责任以及赔偿投资者的责任,以此打击“忽悠式增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