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证监会网站披露,公司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906.23万股,发行后总股份不超过7624.90万股,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泰坦科技立足于中国的科学服务领域,聚焦于科研创新的“实验室场景”,主要为科研工作者、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科研产品及相关配套服务,并以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耗材、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服务三大产品体系对外实现销售。
翻阅泰坦科技招股说明书,和讯网发现,公司应收账款高达2.8亿,且规模持续增加,存货出现滞销,高达1.6亿,科创属性存争议。
应收账款高达2.8亿,且规模持续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加,应收账款的规模相应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2,915.54万元、17,237.14万元及28,757.1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45%、18.62%和25.14%,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均为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企业研发检测部门,商业信誉良好,且公司已按照审慎的原则计提了坏账准备,但若公司未来有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形成较大的坏账损失,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存货出现滞销,高达1.6亿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1,130.10万元、13,456.54万元和16,718.91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4.90%、21.08%和18.31%,占比较高。为保证及时响应下游客户需求,公司根据市场情况积极备货,因此公司存货品类较多,数量较大,且仓库分布较广,公司的存货管理难度较高。如果公司存货管理不佳,导致存货规模过大,或存货出现滞销等情况,则可能降低发行人运营效率,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更换保荐机构
泰坦科技首次申报科创板上市于2019年4月11日获得受理,9月26日上会,未通过上市委审议,同日被上交所终止审核。
本次泰坦科技的保荐机构由换成了。本次申报的招股书中,此前被上交所着重关注的事项相关表示也进行了修改。其在主营业务中删去了有关“专业技术集成”的字样,修改后的主营业务为“为科研工作者、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科研产品及相关配套服务”;主要产品包括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及耗材、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服务,也删去了前次招股书中的“相关技术集成服务”。
在核心技术方面,前次招股书中将泰坦科技的核心技术总结为生产类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服务类核心技术两大类。其中技术集成服务类核心技术包括用户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化合物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仓储物流技术。在本次招股书中,核心技术被重新分为以产品研发为主的产品类技术和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平台类技术,平台类技术主要包括智能云平台技术、智慧仓储物流技术。从具体技术介绍来看,此前的“技术集成服务类”技术和现在的“平台类业务”大致相近,基本上是针对科研行业的信息化平台和仓储物流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
科创属性存争议
泰坦科技第一次科创板上市申请在2019年4月11日获得受理,之后经历了四轮审核问询,在2019年9月26日上会但未能通过,主要是因为公司未能准确披露业务模式和业务实质,未能准确披露其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和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的情况。
在去年的上会稿中,泰坦科技称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生产类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服务类核心技术,其中技术集成服务类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用户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化合物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仓储物流技术。
但上市委认为,与一般互联网企业和物流企业相比,发行人在网络建设与平台开发、相关平台提供产品种类、数量、平台的浏览量情况以及仓储物流配送方式方面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泰坦科技将自己定位为“基于自主核心产品的专业技术集成服务商”,以“技术集成”为关键字搜索,上会稿里共出现137次,虽然公司反复强调这一主题,但发审委认为泰坦科技未能清晰披露“专业技术集成”的内涵、与通常理解的“技术集成”的差别以及是否属于一站式网络销售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报告期内泰坦科技各期主营业务收入中超过93%来自于科研试剂和科研仪器及耗材的产品销售,其中,报告期内该部分销售收入中超过50%以上为直接采购第三方品牌产品后直接对外销售,对自主品牌则主要采取OEM模式(通常指贴牌生产),发审委认为公司未充分说明“专业技术集成”在经营成果中的体现,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认为泰坦科技的科创属性不足。
仅仅过去7个月,泰坦科技再次申请上市,从公司的经营角度来说,战略发生转变的可能性很低,依然需要面对发审委对于这一问题的质疑,公司只能换一种说辞来呈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 泰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