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港交所披露了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天建设”)的招股书,越秀融资为此次IPO的独家保荐人。
据了解,赴港交所上市之前,中天建设曾于2017年5月16日至2019年1月20日挂牌新三板一年多时间。中天建设近几年业绩增速惊人,然而在表面风光的背后,中天建设也有不少隐忧。
毛利率处低位 负债攀升压力较大
作为一家较为稳定的建筑型企业,中天建设近几年业绩飞速增长。根据财报显示,近年来中天建设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建筑合同收入。
根据《每日财报》的统计,因得益于基建行业的不断利好,2017年~2019年中天建设分别营业收入分别为12.79亿元、15.3亿元和18.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9.4%;基于此,公司净利润由2017年的1533.4万元增至2018年的3570.8万元,到2019年则达到了5086万元,年均复合增速更是达到了82.4%。
但是,在过去的3年间,中天建设的整体毛利率由2017年的约7.7%逐渐增加至2018年的8.9%,并进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10.1%。虽然有所增长,但10%左右的毛利率在整个建筑行业来讲,仍然处于低位。
另外,在净利润方面,中天建设表现得也不尽如人意。财报显示,中天建设在2019年营利双双大涨的情况下,净利润率仅有2.8%,而在过去的2017年和2018年,这一数字仅有1.2%和2.3%。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显示,近10年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3.5%左右,2019年较上年降低0.02个百分点至3.37%,可见中天建设的利润率也并不理想。
利润率处于行业低位的同时,中天建设的负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从招股书来看,2019年中天建设即期债务达到1.47亿元,而2019年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059万元,尚有高达6641万元的缺口。另外,2019年中天建设年内利润与其他全面收益也仅有5090万元,2019年中天建设的融资成本更是直接突破10%,可见中天建设的偿债压力之大。
与此同时,2019年中天建设金融及合同资产的减值亏损相较2018年大幅增加1399.8%,达到740.9万元,这对于本来利润偏低的中天建设无疑是内忧外患雪上加霜。
股东数量庞大 股权关系错综复杂
《每日财报》在中天建设508页的招股书中发现,竟有长达26页在介绍股东及股份配置的历史、发展及重组。其股权关系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资料显示,中天控股由79名个人股东持有,中天惟精由38名合伙人持有,中天惟一由37名合伙人持有、中天共赢由39名合伙人持有,加上另外35名直接持有中天建设的个人股东。在重组上市之前,中天建设的背后个人股东数量达228人,其中关系更是复杂。
据了解,为推动上市,中天建设持续进行重组,简化公司持股结构。2004年,中天建设由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股东构成的复杂性,经历长达十几年的股权调整。
2010年中天控股以总代价3006万元收购中天建设合共60.00%的股权;2011年中天建设经过一系列增资及股权转让,其注册资本增至1.1亿元;2015年工会委员会成员决议将从工会委员会持有的中天建设的注资中成立中天惟精、中天惟一及中天共赢。有关增资完成后,中天惟精、中天惟一及中天共赢分别持有中天建设约 3.98%、3.93%及3.10%的股权;2016年中天建设与中天控股旗下恒基资产管理合并,完成后,中天建设注册资本增至1.19亿元;同年,中天建设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后,中天建设由中天控股、中天惟精、中天惟一、中天共赢、10名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层及该等联系人、25名独立第三方个人分别持有74.97%、3.69%、3.64%、2.87%、7.02%、7.81%。
2019年7、8月,中天建设注册资本从6160万元减至500万元,杭萧材料通过增资5660万元,持有该公司91.88%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而中天建设原各股东持股分别下降至6.09%、0.3%、0.3%、0.23%、0.57%、0.63%。
2019年12月,杭萧材料收购中天建设约7.62%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天建设约由杭萧材料持有99.5%、其他9名个人股东合计持有0.5%。
值得注意的是,重组完成后,中天建设股东方共14家境外公司,而这14家境外公司的个人股东依然高达230人,与重组之前的228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其中,不少为中天建设、关联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那么,中天建设经历了这么复杂的一系列股权“折腾”,能否成功赴港上市融资,《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关键词: 中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