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年货、备年菜,临近春节,农产品采购进入高峰期。与以往相比,不少人发现如今的年货采购有了一些新变化:大米白面,主食也有了挑头,超市的货架上多了不少小包米;新鲜蔬菜品种越来越多,小镇的年货大集上出现千里之外的韭黄;网购羊腿,竟然成了电商平台年货节上的爆款……
从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到一桌健康美味的好菜,老百姓对食品的需求从“吃饱”转为“吃好”,对“餐桌”要求逐步提高;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产品种养结构持续调优,全产业链加速升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大量涌现,满足了更多消费者舌尖上的新期待。品质佳、卖得俏、还能卖得上好价钱,是优质农产品供需两旺的真实写照。
一袋米——
“体形”小了,更受追捧
最近,上海市民马姝婷又采购了十几包大米。“这米一包一斤,吃起来不仅口感好而且方便存放,一次拆一包,正好够我们三口之家吃一天。”
马姝婷介绍,现在她身边不少人开始买这种小包装米,再小一点还有200多克一包的,拆一包吃一顿。种类方面,除了日常吃的大米,还有糙米等品类。“价格稍高点我可以接受,关键是要吃得健康、安心。”
顺应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市场上大米的供应越来越丰富多样。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苏阳说:“射阳大米占供应上海品牌米市场的约1/3,公司产的约60%大米都销往了上海。针对上海消费者需求,我们专门做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多种包装形式的大米,包括1斤、2斤、5斤、10斤、20斤及各类礼盒装。”
2019年底,徐苏阳的公司在上海推出了虾田米系列、富硒米系列、生态米系列12个新品。“当时我们进行现场推介,十几个电饭煲一起开锅,不少人都被香气吸引了过来。”徐苏阳说,现场订货超过1.2万吨。
随着消费者对“餐桌”要求逐步提高,不仅有大米产品包装和品类的创新,稻田“私人订制”近两年也开始流行。消费者只需在种植基地订制稻田,拿起手机就能看到订制田里的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新米加工完成就可以送到家,享受“专属大米供应”。
徐苏阳表示:“我们已形成了育种、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管控,这为我们搞‘私人订制’提供了支撑。目前我们已经提供了近千亩专属大米供应基地,还有新的‘私人订制’合作在洽谈中。”
“近年来,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老百姓对食品的需求从‘吃饱’转为‘吃好’,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此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包括大米等主食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
一把韭黄——
技术助力,“身价”在涨
“你那边能尽快给我供应些韭黄吗?我的一个客户说他酒店里的很多客人点名要吃你们普定白旗韭黄,但是断货了。”2019年5月,贵州普定茶山荷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元兴接到了一位采购商的电话。
回忆起那通电话,熊元兴至今很兴奋:“那时候我们的韭黄进入市场才半年左右,能得到消费者那样的认可实在是不容易,这也坚定了我们推动韭黄产业升级的决心。”
普定县地处黔中腹地,韭黄种植历史悠久。过去,老百姓用土办法种出来的韭黄产量低、品质不高,每斤韭黄批发价两三元左右。
熊元兴所说的“韭黄产业升级”给这里带来了转机。2018年,普定县开始改变韭黄种植方式,并推动规模化种植。“以前都是用泥土一层一层覆盖到顶端,或者是用土覆盖到一半再用沥青油毡纸盖上,周期长、工序多而且不环保。现在我们使用自己研发生产的食品级软化桶覆盖,种出来的韭黄很嫩、粗纤维少,一年可以多收两三茬。”普定县焦家村村民陈开江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的韭黄批发价便宜的也在每斤5元以上,贵的能达到每斤10元。
如今,普定白旗韭黄身上到处都是技术的身影。在熊元兴公司的韭黄种植基地内,随处可见一块块黄板整齐地插在地里。“这是我们利用理化诱控技术进行绿色防控,安装可降解黄板有效控制蚜虫、蓟马、潜叶蝇害虫基数。”熊元兴介绍,普定县制定生产标准,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剂,采用物理杀虫、人工锄草等,提高韭黄品质,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为了更好实现产销对接,普定县针对各个乡镇种植的韭黄面积和产量不同等情况,建立了大数据调度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对全县韭黄进行相关数据追溯和生产、销售等调度,既可以根据订单进行生产调度,决定哪个地方来进行生产,生产量是多少;也可以根据全国市场的销售价格、销量需求来调度韭黄销往哪里。
“现在,我们的韭黄可火了,不仅卖到了北上广,还进入香港市场,春节后要销往新加坡,出国喽!”熊元兴对普定韭黄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只羊腿——
“触网”之后,叫好又叫座
“东来顺涮羊肉是出了名的,在北京经常和朋友去吃。要过年了,我想着买点羊腿寄回农村老家,一起感受感受东来顺的味道。”老家江苏的宋明轩日前从电商平台拼多多上下单买了2只东来顺羊腿。
从线下到线上,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拼多多年货节负责人唐江介绍,从线上反馈的数据来看,消费者喜欢三五斤重的羊腿、羊排等,做菜煲汤,剔肉涮火锅,吃法丰富。
“东来顺以前一直是线下餐饮,更依仗传统羊肉卷等产品,对羊排、羊腿分割很少,全部都是剔骨,然后就把肉用尽。”东来顺内蒙古肉类加工基地总经理高连军介绍,“这次通过与拼多多联手,我们借助大数据进一步了解了消费需求,在年货节期间,东来顺既准备了看家的羊肉产品,也推出了全羊或半羊的年货礼盒,羔羊切片、上脑、羊腿、羊排、羊蝎子等一应俱全。”
从草原到餐桌,效率更高了。检验、排酸、分割、包装……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东来顺羊肉加工基地内,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的时候一天要加工超过1000只羊。高连军介绍,这些加工后的羊进入冷库,再借助冷链物流,可以实现最快2天从草原到北京消费者的餐桌。“我们现在是拉一车就卖一车,东来顺羊腿、羊排抵达了很多新消费市场。”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7日,东来顺单品羊腿的销量已突破1万件;从地区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消费者在东来顺店铺的消费表现最为亮眼。
在董超看来,随着电商、直播、物流等快速发展,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逐渐被打通,那些过去“走不出去”的优质农产品,如今可以快速精准地送达老百姓的餐桌。“未来,随着种养结构的进一步调优、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全产业链的升级和有效监管,农产品的产销衔接将会更加紧密、高效,更多优质农产品将能产得好、卖得俏、卖得上好价钱,消费者也能够买得更放心、更开心。”
本报记者 邱海峰
关键词: 绿色优质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