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走‘国际化’道路是集团扭亏为盈的法宝之一。”

首页 > 热闻 > > 正文

日期:2019-12-10 09:56: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走“国际化”道路:中国内陆钢企包钢连续3年持续向好的秘密

资料图,图为包钢集团外景图。包钢集团供图

“2017年扭亏为赢,2018年盈利15亿元(人民币,下同),2019年预计实现盈利18亿元……”魏栓师说这番话的时候,云淡风轻。

不过,他承认,这是他就任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3年来大力改革的结果。“走‘国际化’道路是集团扭亏为盈的法宝之一。”

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包钢集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59年投产,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

在过往的历史中,包钢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国有企业,一直被外界所瞩目,但在2014年至2016年,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该集团连续3年出现亏损,一度面临破产厄运。

彼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的魏栓师临危受命,回到他曾经工作过的企业出任董事长。

为了能够挽救包钢集团资不抵债的局面,魏栓师除了运用债转股、混改、瘦身健体等手段外,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是走“国际化”道路。

包钢集团公司消息显示,近年来,该公司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其麾下的钢材已出口到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涉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56个,钢材出口连续3年增幅排在全国前三名。

刘玉峰是魏栓师就任后选择对外“攻城略池”的干将之一,他的职务是包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国贸公司)总经理。

“在过去的3年中,国贸公司的总体收入对整个集团公司的扭亏为赢作出了较大贡献。”刘玉峰说,“国贸公司也是魏栓师就任董事长以来的改革试点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国贸公司共完成销售收入200多亿元,比2016年同期销售收入提高了14倍,已经实现了和几十个国家做生意的局面。”刘玉峰如是说。

刘玉峰告诉记者:“我们最佳的改革方案是员工收入可以随着业绩的上升,而达到连自己都不敢想的地步。我们成功的地方是赢在执行力,并持之以恒地贯彻集团公司的决策。”

“赢在执行力最好的地方在于,3年前人们对国贸公司是否能打开国际市场持怀疑态度,而现在我们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刘玉峰如是表示。

事实正是如此,国贸公司一名员工一个月拿到了80000元工资后,有点惊诧,随后找到刘玉峰称,是否要退回,待得知确为个人收入后,才放心接受。

“一切以业绩说话。”刘玉峰告诉记者,公司鼓励员工出国谈业务,践行“坐商”变“行商”的思维方式,主动出击,找国际市场。

一位许姓员工对记者表示,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此前他在英国留学的背景也有了用武之地。“拣起了丢失已久的英语,至今我去过20多个国家。”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于执行力不强的员工给予重罚,严重者还给予淘汰、清退。”刘玉峰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以国贸公司为榜样,扩大试点,争取走出一条不吃大锅饭的国企改革之路。”魏栓师如是表示。(完)

关键词: 包钢集团公司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
上一篇:青藏高原最大国际民用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空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