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柳州11月4日电 (刘俊聪 李娇阳)“智慧化正在渗透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4日表示。
当日,中国—东盟“工业互联+智能升级”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广西柳州市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多国的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校企单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其中,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孙立宁表示,过去不少制造业企业存在资源浪费不可控、生产过程和质量追溯困难、数据采集不及时、产品开发周期长等问题。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通过完善智能供应链、提供个性化定制、发展智能化生产等方式搭建智慧制造架构,是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柳州市,拥有工业门类涵盖30余个,上汽通用五菱、柳工、柳钢等知名制造业企业集聚于此。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造业企业通过开发使用高度定制化的设备、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等方式,在生产环节实现节能降本、提质增效。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在制造业不断扩大,产业数字化转型使企业对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的需求增加。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分析,按照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计算,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54万人。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屹提出,校企融合不充分,是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存在缺口的原因之一。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经理刘玉盛介绍,印尼于2018年启动“打造印尼工业4.0”规划,印尼分公司项目在建设初期已规划使用智能装备,公司培养自动化、数字化人才,以适应当地工业制造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中国出台新政策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的建设,并发布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
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20年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并与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东风柳汽等单位共建4个企业全球培训中心,建成沙特、印尼、泰国等国际工匠学院13个。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韦林华表示,依托产业集聚的优势,校企协同开展定制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下一步,该校将依托柳州在汽车工业方面的优势,加强海内外联动,建设中国—东盟汽车产业产教集聚示范区,培养国际化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本次论坛为中外智能制造领域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探讨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