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贾君玉 张素)一项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将对新疆高碱煤开发和发展当地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具体来说,新技术拓宽了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的适用煤种,为新疆储量巨大的高碱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成套技术与装备。
“常压富氧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制合成气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和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日前,这项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领衔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碱性煤气化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委员会专家指出,目前,大型气化技术无法利用准东煤,该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鉴定意见还指出,“工业示范装置实现了安稳长满优运行……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新疆高碱煤开发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研发团队介绍,新疆的高碱煤存在黏温特性差、成浆性差、碱金属含量高等特点,气流床气化技术难以适用。同时,该煤种挥发分高,采用固定床类的技术将产生大量焦油,环保问题难以解决。他们以新疆准东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炉内温度分区控制、流场和反应调控、余热回收系统温区匹配控制以及排渣管气封干式排渣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系统气化效率、系统总体能效和气化炉可靠性的大幅提升,减少了废水排放,消除了焦油及含酚废水污染。
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晓勤介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新疆宜化合成氨系统造气工段升级改造项目,采用3套单台煤处理量720吨/日装置,替代原有20台常压固定床富氧连续气化炉,以新疆宜化自产高碱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气,生产合成氨、甲醇、三聚氰胺等。
他还介绍说,该项目于2020年9月6日一次点火成功进入生产阶段,并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单台气化炉连续运行时间达到210天,3台气化炉的全年运行时长均超过330天。
值得一提的是,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产业化项目入选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中合气化作为该专项“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产业化”的产业化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