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太原9月3日电 (记者 李新锁)中国“氢”路怎样行稳致远?3日,山西汇聚海内外政、产、学、研力量,探讨氢能产业之路。
数据显示,全球现有氢燃料电池汽车大约5万辆,中国约有1万辆,预计到2030年全球会超过1000万辆,中国将超过200万辆。
在当天的山西氢能经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氢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表示,在双碳目标下,氢能需求很大。以燃料电池为突破口,中国在氢的制、储、运、加等方面制定了路线图。
以山西吕梁为例,当地已形成4万吨制氢能力,年内可建成20座氢加气站,在城市公交、物流运输等领域已开设8条氢燃料汽车运行线路,多家企业已建设、投产氢燃料整车项目。
在中国各地加快氢能示范应用、资本高度关注的同时,氢能产业依然有长路要走。
“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面临购置费用高、使用成本高两大瓶颈。”林忠钦建议,通过国家示范城市群补贴、风光电资源补贴、低成本氢的纯商业化三种模式予以解决。
在申能集团董事长黄迪南看来,相较于电动汽车比较成熟的模式,中国氢能产业更多是由地方和企业主导,部分地方在缺乏产业链统筹的情况下,存在盲目跟风、低水平建设、重应用轻研发等问题。
此外,各地氢能产业规划发展方向大多落在交通领域,商业模式和持续发展路径尚不明确。
对此,黄迪南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支持领先企业向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区域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同时鼓励有产业链优势的企业构建多元化氢能利用场景,驱动技术创新迭代。
站在降碳、脱碳的角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代表乔展建议,从区域经济角度出发,开发全面的绿氢产业价值链,形成多种应用场景,以实现成本控制,确保氢经济的指数级增长。
对于中国氢能的未来,GE燃气发电服务中国区总经理许欣说,正如风电、光伏在十多年前走过的路,借助庞大的市场效应和技术进步,中国氢能产业的瓶颈也将得到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