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网西宁7月25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新网记者25日从青海省中医院获悉,目前,由该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青海省中藏药资源监测分析与应用”项目,明确了青海省中藏药资源家底、动态变化规律,制定了全省中藏药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指导中藏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健康发展。
日前,上述项目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1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青海省中医院科研科科长贾守宁是上述项目主要完成人。他介绍,该项目完成了青海省中药资源动态信息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常态化监测。通过一个省级中心、两个监测站和46个县级监测点的建设,对全省道地、大宗药材实现了常态化监测。实时掌握品种、产量、流通量、价格和质量等信息,分析变化趋势,指导中药材生产和交易。
同时,项目完成了青海省道地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查研究,为有效保护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青海省道地药材现状、蕴藏量、动态变化趋势和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制定了青海省道地药材的发展规划,为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贾守宁说,建成的青海省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实现了该省珍稀道地物种的防御性保护。通过3年的建设,对我省113种珍稀、濒危、道地药用植物实现异地保护,保存圃已成为我省开展中药资源研究,教学、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
图为工作人员开展调研。(资料图) 青海省中医院科研科 供图据悉,完成青海省中药材种植现状与产业发展研究项目,为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实施中药材种植现状的分析调查,确定了以发展道地药材生态化种植,产地深加工的中药材种植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种植效益。
此外,项目初步建成青海省中药材溯源体系,实现中药质量的全程化管理。通过对唐古特大黄、秦艽、枸杞、川赤芍等道地药材从种子、种苗、生产资料、田间管理、加工储运等信息采集,实现从各环节追溯中药材质量。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青海省中藏药资源监测分析与应用”项目综合了“青海省中药资源动态信息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青海省道地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查研究”、“青海省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和“青海省中药材种植现状和产业发展研究”等项目的科研成果。(完)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