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贾红涛建议: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开展智能化农场建设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王恩博)智慧农业体系正成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来自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贾红涛表示,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仍存短板,建议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智能化农场建设。
贾红涛介绍,截至2020年末,黑龙江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775.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61.8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虽然该省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但与国外相比,机械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化机具国产化水平低。大型拖拉机、耕整地机具、喷药机、联合收获机等技术集成度高的农机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品牌,购机成本高、配件供应不及时等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卡脖子”风险。
二是5G通讯网络信号没有实现全覆盖。大田无人化作业,对于通讯信号传输质量、时效有较高要求,未来决定无人农机作业推广面积大小的首要因素是实现5G信号全覆盖。而无人农机安装5G通讯模块会面临产品制造和通讯网络建设成本过高问题。
三是农业数字信息安全无法保障。目前黑龙江在用的各类农用卫星终端基本是多种信号兼容(以GPS信号为主),农业数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四是农机研发制造产业发展滞后。农机研发体系不健全,科研机构人员不足,经费投入有待增加。
贾红涛建议,做好示范引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智能化农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智能农机技术成熟稳定。可在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筛选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区县,开展智能化作业试点。通过田间智能物联网技术建设、农机智能化改造,围绕农业种植全流程,实现农情、农事、农艺及农机的紧密结合。
他还提到,加强产品研发制造。以“国家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农机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智能农机研发专项,提升该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水平。
贾红涛表示,另一方面,黑龙江要主动与农机制造大省对接,主动与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合作,补齐该省农机研发和制造方面的短板,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机具同质化研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破解智能农机技术发展“卡脖子”的问题。(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