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连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红包”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夏宾)中小微企业今年所处的发展环境可谓不易。在抗疫仍未到可高枕无忧之时,国内零星散发疫情影响着整体的经济复苏,而全球大宗商品涨价潮的负面效应蔓延,使得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压力相比往年也有增加。
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一次为中小企业发出“红包”,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中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绝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关键的保障作用,但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对进一步政策支持仍有需求。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很大,要围绕保市场主体、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运用市场化办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这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仅在12月,中国官方就已连续“出招”支持中小微企业,包括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和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拿出了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最新政策。
例如,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
同时,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人民币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新冠疫情发生后,为向小微企业纾困、支持复工复产,央行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两项工具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经历了两次延期,第二次延期到今年年底。
“在这种形势下,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使原有政策无缝衔接,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信贷规模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从而实现稳增长的目的。”温彬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到,要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以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为导向,在依法依规、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行政处罚、司法判决及执行以及纳税、社保缴费等信息共享,助力银行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
此外,要完善金融机构发放中小微贷款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规定。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成本。
温彬认为,相关政策的部署完善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则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支持中小微企业要提升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优化银行业内部的考核引导机制。银行基层人员在实际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过程中,承担责任较大,造成了不敢贷、不愿贷、多贷不如少贷的局面。官方应强化信贷政策引导,督促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激励考核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减轻银行基层信贷员工的后顾之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