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5%,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7万亿元。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86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6204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明显多增是11月金融数据的亮点。多增部分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和直接融资。“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11月,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当月新增政府债券8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158亿元。
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加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企业直接融资。11月,企业直接融资明显好转。其中,债券融资新增4104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3264亿元的水平;股票融资新增1294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23亿元。
不过,从11月社会融资结构来看,人民币信贷增长仍然乏力,反映出企业融资需求仍偏弱。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降准落地,这一情况有望改善。
近期,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央行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还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此前还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有利于促进贷款规模稳定增长和贷款结构优化,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王运金认为,降准向银行体系释放低成本资金,有望提升其服务实体的能力。降准释放的1.2万亿元长期资金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伴随宏观政策持续向稳增长方向微调,特别是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12月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望同步加快。后期,企业融资和政府融资双轮驱动,将成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