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养老金融是实现上海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日期:2021-10-30 23:15: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0月30日电 (记者 李佳佳)如何解决夕阳焦虑,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30日在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保障前沿问题”国际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上表示,养老金融是实现上海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老年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路径,需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体系。

“社会保障前沿问题”国际高峰论坛发起于2007年,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保障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依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市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优势,旨在为国内外社会保障学者提供高起点、深层次、多领域、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其拓宽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分享研究成果。

论坛上,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社会保障领域历经了一系列改革探索,经过30多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惠及范围的扩展。但是,中国社会保障领域还存在诸如制度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社会保障需要持续深化改革。

上海作为全国老龄化较高的城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总人口的36.1%,因此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对此,汪泓指出,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之间发展并不平衡,仅有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第二、三支柱发展迟滞。她认为,上海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应在两个方向着力:即延税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她指出,商业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将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参与机构。

在具体措施方面,汪泓倡导通过建立账户制,鼓励银行、保险、基金及互联网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服务,提供金融产品,以夯实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比如,在帐户制中积极推动“自动加入和默认制”,逐步推进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按5%-10%的固定比例缴费。基于此,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在账户管理服务、全产品交易服务、产品供给和服务渠道方面的创新。

汪泓进一步表示,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好其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产品优势、渠道优势和科技优势,承担起养老金融市场的金融改革创新功能、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完善养老、健康金融服务体系。在监督与管理上,进一步加强统筹监管与管理,完善金融机构监督体系,做好行业监管和个人监管。

针对第三方金融机构推出的个人养老商业保险产品,汪泓认为,金融机构诸如银行、基金、保险推出的养老产品需要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民众认知度,以此形成强有力的撬动杠杆。要让老年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看到其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且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适老化的需求,全民动员将养老保险纳入全生命周期来考虑。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卓越访问教授董克用就养老金制度中的公平问题、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成就与挑战和完善养老金体系思路三个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董克用表示,养老金制度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中国养老金制度框架已经搭建,但养老金体系不平衡、不充分。未来,针对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应加快实现全国统筹;针对第二支柱,应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针对第三支柱,应尽快推广,完善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指出,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保障事业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制度先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部门协同和信息支撑的。中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靠投入,更要建机制,谋创新。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二级教授青连斌在线上就“发展养老服务要避免的几个误区”进行了演讲,他指出,发展养老服务必须更新老年人观念,要为老年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引导养老服务需求。此外,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重机构轻居家,增加养老床位,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完)

关键词: 养老 中欧 重要 发展

下一篇:青海西宁:粮食库存13040吨 可满足50天供应
上一篇:北交所主要制度规则发布,5大要点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