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共舞中的衣食住行:打造中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日期:2021-10-22 06:4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成渝共舞中的衣食住行:打造中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作者 钟旖 单鹏

“8月在重庆借的书,现已还给了四川省馆。”21岁的杜良俊是成都人,假期在重庆图书馆看到几本稀有的专业书籍“爱不释手”。正在施行的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凭借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替代读者证,民众可在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享受通借通还服务。

杜良俊的经历是川渝合推“同城待遇”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小到借阅图书、乘坐公交,大到异地就医住院、婚姻登记、子女随迁,川渝合作“跨省通办”在民生多领域大面积铺开。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川渝一家亲”正照进两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21日7时,律师张宜明在成都东站候车,一个多小时后抵达重庆,开启一天忙碌。张宜明在接受中新社四川分社记者采访时说,“从前,去一次重庆好比出一趟远门。2020年成都重庆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后,最快的列车只需62分钟。当天往返,这在以前难以想象。”

连接成渝的不仅仅是高铁。2020年4月,川渝两地首条跨省城际公交——重庆潼南城区至四川遂宁磨溪公交线路开通,沿线近百万民众出行避免了坐“黑车”的安全隐患,候车时间大为缩短,两元人民币的起步价让出行成本降低四成以上。高速公路方面,重庆直辖以来川渝首次联合开工了一条省际高速公路,标志着两地交通协同联动进入新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为9600万人,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是统筹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

目前,川渝两地已实现省级辖区之间所有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居住证互通互认、社会保险协同认证等。“原以为要来回折腾,没想到手机点一点,5分钟就完成了指纹认证和信息录入手续。真的是太方便了。”在四川省参保多年、回归重庆居住的赵小平在完成养老金人员待遇资格认证后,对中新社重庆分社记者说。

安居是人才集聚的前提,川渝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房地产项目和房源信息共享,并推进公积金互认互贷。在强化城镇常住人口公租房保障方面,川渝集中、统一公开两省市“一城一策”安居保障政策和申请渠道。截至今年8月底,川渝实现公租房“互保”4.3万余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让创新型企业及人才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川渝双方在整合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上动作频频:成都宽窄巷子与重庆洪崖洞联手打造“宽洪大量”文旅新IP、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与重庆金佛山景区携手合作、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与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达成互展合作协议……

“宽洪大量”IP问世后,成都宽窄文创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唐伟多次前往重庆,交流产业发展及新兴产品开发。唐伟说,目前成渝民众更加愿意相互走动,“未来我们也会通过抽奖、给予优惠补贴等方式,让两地游客进一步互动”。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川渝已在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医疗、保险、卫生、教育等领域做出很多制度性安排。”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战略顾问汤继强表示,成渝地区要“苦练内功”,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稳扎稳打。同时,鉴于当前西部的发展条件、机会窗口与过去不同,还需更多的政策扶持,助力西部地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RCEP等机遇,拓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姚树洁认为,川渝地区多处在四川盆地。近代以来,山、水既是民众安居的屏障,也一度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障碍,造成人口往沿海地区流动。21世纪以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困”住川渝的山水瓶颈被打破,“劣势”也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相信川渝一定会成为人民生活向往之地,富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圈”。

姚树洁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需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也需从下到上的制度改革,从不同民众需求出发,列出“负面清单”,衔接民众之所想,持续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完)

关键词: 成渝 共舞 中的 衣食住行

下一篇:构建上海数字安全产业生态 临港数字安全产业联盟成立
上一篇:深圳楼市:年轻中介从业者加速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