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0月14日电 题:业界专家谈城市建设品质 关注“毛细血管”和网红建筑“可持续性”
中新网记者刘贤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要做到什么,避免什么,增强什么?近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四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暨RCEP第一届设计咨询业峰会上,多位业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不同角度予以解答。
适合步行的城市才是好城市
“人行道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的好坏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品质。”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千里感慨,过去大家在意城市标志性的广场、建筑,而不太在意这种弥漫全城的“毛细血管”一般的街道。其实,这种街道是城市的底色,其品质好坏对城市整体的影响比标志性建筑更大。
回忆多年前出访南美,徐千里说,他将拍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街景分享给学生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个场景在国内大城市已经很少能见到了——人们站在街上聊天。大家都是匆匆忙忙,赶赴下一个目的地。
“适合步行的城市才是好城市。”徐千里说,这个观点近些年很多学者都不约而同提到。现在,可能关注城市的非日常活动,如一些大场面、仪式性的活动,而不太重视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这也是汽车越来越多带来的一个变化,城市从“以人为本”变为“以车为本”,把车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而挤占了人行走的空间,导致有的生活场景消失了。
“城市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这是它的根本功能,必须特别关注人的日常活动。”徐千里如是强调。他举例,重庆解放碑到朝天门的绿色金融大道,就通过城市空间优化、设施完善,变得更加符合人的活动需要。不止于此,重庆市渝中区多条道路都在进行同样的改造更新,把城市空间还给市民步行。
网红建筑要“可持续”
城市网红建筑或景点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而网红建筑景点能持续性推进下去,可能某些层面上得代表城市的精神面貌或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这是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褚冬竹对网红建筑景点的理解。
他不止一次观察到某些网红景点里面有大量拉着行李箱的人。有的人在网红景点停留不超过10分钟,主要是拍几张照片或一段十几秒的视频,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没有在一个地方长久地、持续性地、沉浸式地体验。而这些照片背后的场面可能根本没法看。这种传播状态影响到城市建设,过于关注局部、独特角度。有的建筑只有一个角度看起来是最漂亮的,侧面、背面可能跟城市格格不入。
褚冬竹提醒,当大家意识到网红建筑景点带来流量、经济价值、城市形象推广价值时,可以冷静看看网红背后快速与长久的关系。
城市建设数字技术应用仍有挑战
数字技术在城市发展建设、运营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那目前还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李和平分析,城市发展建设领域涉及三个层面的数字技术应用。
一是规划设计层面,目前很多研究机构在探索CIM技术(城市信息模型),但技术标准还不统一,要整合起来还需要走一段比较长的路。同时,其应用场景较少,国内雄安新区正推动CIM技术在全过程应用,其他城市要做的话还有很多难度。
二是项目实施阶段,世界各国都在推广应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不同研究机构开发BIM系统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数据体系都不太一样,整合难度大。同时,该技术目前应用少,项目建造过程中主要仍使用CAD技术。
三是城市运营管理方面的数字技术也有很多难点,如,各单位基础数据和技术标准不同,导致整合困难;又如,应用的整体框架体系和路径还不太清晰。
据悉,山水城市国际论坛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4届,往届论坛中,有超过60条好建议、金点子被运用到全国山水城市建设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