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5月15日电 (记者 缪璐 孙权)一座跨越省际的环元荡贯通桥横卧元荡湖上,宛如凌空飞舞的绸带,将元荡湖湿地景观与环湖绿道对接,成为连接上海青浦区和江苏苏州吴江区的“同心结”。殊不知,此前这里曾荒草丛生,只有两条隔湖相望的断头路,属于上海和江苏省际交界的“三不管”地带。
从“三不管”到“香馍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时空信息平台用一张张从空中俯瞰的卫星影像,直观记录了这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个跨域一体化项目“湖畔出新绿”的全过程。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面世,随后长三角示范区在摸索中形成了“五个一”(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主体管开发、一套标准管品质、一个平台管实施、一体化制度管治理)的共建模式。
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前提是基于统一坐标系统、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分类标准、统一存储平台的“空间数据底座”。各地数据分散,标准各异,道路建设高程系统都不统一,何谈共绘一张蓝图?
“行政有界,数据没有边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用数据为示范区装上“千里眼”,以数据一体化驱动发展一体化。
点开示范区时空信息平台,影像、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地形、三维建筑等图像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空间地理信息一目了然。影像对比探知区域发展的“前世今生”,信息采集描绘重点项目的“特色画像”,数据统管形成可预警的“规划盒子”……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与规划建设部高级主管庹先金介绍,这些数据构成了示范区2413平方公里的“数据家底”。
除了对各地分散的空间信息进行统一标准,为规划编制、空间监测提供数据基础,长三角示范区还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数据资源跨地域、跨部门的交换和共享,一步步将“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
如今,长三角示范区内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通过医保数据互通,共有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门急诊联网结算系统,让三地参保人在示范区内看门急诊时,不再需要在参保地办理备案手续,就可实现示范区内异地就诊,医保待遇与参保地一致的便利。
日前,交通银行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也通过数据共联共通,实现异地联合授信,帮助一家安徽企业解决了跨境融资难的问题。据交通银行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国际科产品经理贾晓东介绍,该公司当时用的是境外企业的身份进行融资,在当地来说,授信审批有一定困难,于是在跨区域协调下,推荐到示范区分行,最终完成了为其搭建资金池的任务。
眼下,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第四税务所办税服务厅正在进行智慧大厅改造,基于示范区内数据权限的放开,未来该智慧大厅将实现办公无人化和信息的自动流转。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副局长田德松表示,智慧大厅建成后,示范区内各地数据的融合要求将更高,“区域内数据信息共享共用,一方面,提升了纳税人的便捷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区域比较分析,共享税收发展经验,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