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水上高速”试运行
万吨级巨轮可常年直达武汉
殷黎 李璐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李璐 陈宇 刘宏)3月26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局长唐冠军在湖北黄冈宣布,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简称武安段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此举将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最低维护水深提升到6米,吃水6米内的10000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形成一条“畅行鄂赣皖,通达江浙沪”的“水上高速路”。
随着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江地区对提升长江航道通过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向交通运输部提请建设“安庆至武汉6米水深、武汉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简称“645”工程)。在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等沿江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航局迅速响应,组织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于201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2016年3月,“645工程”被列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运输部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武安段工程工可进行批复。同年8月,交通运输部对工程初设进行批复。
在宜昌至昌门溪二期工程、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新洲至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等先期工程的基础上,2018年10月,“645工程”主体工程之一武安段工程开工建设。工程范围起于武汉天兴洲,止于安庆皖河口,全长386.5公里,系统整治罗湖洲、戴家洲等7个碍航滩段,实现设计水位下,航道水深6米,航宽200米,部分重点碍航滩段航宽不低于110米,弯曲半径1050米的建设目标。工程总投资37.44亿元,总工期42个月。
工程建设方长江航道局按照交通运输部和长航局的部署要求,致力于将武安段工程打造成“绿色工程”“优质工程”“民生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五位一体的“品质工程”。
长江武安段有江豚自然保护区、“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多处生态敏感区。工程建设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投入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开创性实施了生态涵养区、生态固滩建设,并广泛使用钢丝网格、生态护坡砖、鱼巢砖、透水框架等生态环保新工艺、新结构。工程共建成生态护岸15.4公里,生态固滩146万平方米,生态涵养区3处,增殖放流600余万尾,形成了绿色航道建设成套技术。工程对航道疏浚土进行综合利用,极大支持了沿江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其中为鄂州花湖机场提供疏浚土119万方。
工程建设注重质量管控和科技创新。构建远程监控指挥平台,实现现场施工作业实时监控全覆盖;对陆上隐蔽工程实行随机剥离检查,水下隐蔽工程开展声呐检测、多波束扫测,以精准严密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了工程实体内实外美。工程将BIM系统、施工区域环境监测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等融合互通,构建智慧工地;研发了全新自动铺排系统,形成了复杂水流条件下水下坝体精确安装成套技术,并首创了实时监测技术对沉排施工进行动态监测,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工程已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专著2部,申报、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90余项。
工程建设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零感染”“零事故”,提前1个月完成建设任务。
武安段工程的试运行,标志着“645”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长江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实现再次飞跃,将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澎湃动能。据测算,武安段工程运行后,将拉动区域GDP增长450余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