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2月24日电 (记者 闫旭)“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船舶“鸿城”轮近日靠泊在厦门港海天码头,卸下来自南非、新加坡等国家的约1800个空箱后,装上本地货物再出口到“海丝”沿线港口,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循环。
今年春节7天假期,厦门港“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累计开行51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2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0%。
厦门港是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丝路海运”建设的重要依托,亦是福建及周边省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口。过去一年,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40.53万标箱,增长2.54%,领跑福建。
随着福建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形成了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和泉州港4个港口的发展格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使福建省港口吞吐量屡创新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9年,福建省港口货物吞吐量从3亿吨增长到5.95亿吨,集装箱从700万标箱增长到1726万标箱,沿海港口承担了福建省95%的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共48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5个。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福建省提出沿海港口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交通强国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打造“丝路海运”特色品牌,构筑福建省及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两岸交流的重要门户枢纽。
福建省政府日前印发《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福建港口将形成以福州港、厦门港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其它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