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2月27日电 (记者 邓霞)时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在洞庭湖区益阳市富兴村的一万亩水稻种植示范田,一台来回翻耕的新型机器成为当地种粮大户陈志强今年的“新武器”。
这台精量石灰撒施旋耕一体机别看其貌不扬,但它装有北斗导航和内部传感芯片,能实现精准、精量撒施石灰与旋耕搅拌入泥功能的同步,使土壤PH值提高,有效提升水稻品质。
“相比去年用的机器,效率提高了一倍多,每天人工能省500多元(人民币)。”陈志强说。
与陈志强一样,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正在享受现代农机带来的便利。在中国水稻大省湖南,农田里不断兴起的“机器总动员”,正为该省今年603亿斤的粮食总产量目标“保驾护航”。
今年45岁的董敏芳9年前辞掉高管职位,回到岳阳县筻口镇老家,创办了农机、水稻两个专业合作社。
“受天气影响,去年早稻、晚稻都不同程度受损,但我们基地推广了机插、机抛技术,对比其他传统撒播方式,多保住了60%的产量。”董敏芳说,基地现已实现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仓储、烘干等“一条龙”式的现代化农业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保障能力。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董敏芳说,他们正在建设万亩粮田育秧工厂,建成后可为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水田提供机抛、机插秧苗。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宋正河看来,智能农机未来将成为国际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加快破解农机装备全产业链中的“卡脖子”难关,对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意义重大。
在中联农机智能研究所,工程师们正在对智能农机的软件系统进行精细化调试。以中联农机生产的无人驾驶收获机为例,其搭载了智能传感和操作系统,可通过图像方式识别农作物的生产高度、密度、倒伏等情况,比传统水稻收割机收割提速20%以上,每亩收割量提升60斤以上。
“5年或更长时间内,让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农业装备、智慧农业服务实现全过程、全流程、全周期的智能化、绿色化。”中联农机智能研究所所长方小永说。
智慧农机的涌现,让耕种管收全过程均可实现农机无人自动作业的“无人农场”逐渐成为现实。
位于长沙望城新阳村的“无人农场”预计将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届时,多款智慧农机、智能灌溉系统、精准遥感监测系统和大数据管理中心,可让农场节约七成人力成本、两成以上的灌溉用水和一半以上的肥料投入,也能让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环节更精细高效。
刚刚结束的2021湖南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透露,2020年该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5%。今年,该省将着力打造全国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新高地;以智慧智能为方向,加强农机科技创新,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力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