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一到,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呈指数型增长,压抑了一整年的“报复性消费”来得有点猛,“买买买”成了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广州日报的编辑记者对“双11”的印象又是怎样呢?自己往年在“双11”是怎么“买买买”的?今年直播带货在大众之间流行,自己的购物习惯有没有改变?会对“双11”的购物计划有影响吗? 关于“双11”,小编有话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林琳、曹腾、吴绍锋、何钻莹
想说一句话: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多年的网购经历让我对电商的发展多了一些拙见,关于“双11”,我就想说一句话:按需购买,理性消费。套路太多,无须狂欢。“双11”诞生到现在,每年都花样繁多,玩法不断升级。以前就是11月11日,去年开始直接提前20天,从10月21日就开始狂欢。
往年“双11”我都会有意识地囤货,购物车里都是护肤品、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几次下来发现很容易消费过度,囤的货到了第二年的“双11”都还没用完,还有一些买了都用不到的东西,特别浪费。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观完全改变了,更注重环保和实用的需求。目前购物车参与预售的只有6个产品,此外,就是拒绝囤货。管它“双11”便宜多少,不是马上要使用的东西,闭起眼睛不买就对了。
今年是直播带货的风口,我关注的两个头部主播,一晚上狂播100多个货品,在线客户接近2个亿,上的链接大多十几秒就预售一空,真是佩服。不过我并没有在直播间里下单,因为我在“双11”购物,要的是直接减钱的效果,但直播间里绝大多数的便宜是买就送赠品,看上去貌似很划算,仔细一想,送的赠品还都是我不喜欢的。
“双11”也确实能狂欢,但我今年真想不过这个“节”了,想买的东西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随时可以买,生活用品用完了再买,伤脑筋算优惠不会烦吗?所以要快乐购物,理性消费哦!
想告别购物节 我的购物车我做主
购物车是一个连接你我他的桥梁。记得小儿棉哥住校的时候,傍晚夜凉如水时给我来个电话,巴拉巴拉一通,最后,挂电话前说:“记得帮我买个小玩意,你看购物车就明白了。”挂了电话,我似乎明白了棉哥电话的重点。
购物车还是一个连接时间节点的利器。一年到头,也不过分成2·14、3·8、6·6、8·8等。最重头戏的当然是“双11”。“双11”,丰收的秋天,就要来了。
万万没想到,“双11”是一个如此重要的话题。距离“双11”还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不下5个小姐妹问我“‘双11’你要买什么”?可是,我连明天的早餐要吃什么还没想好?
犹记自从有了“双11”后,每到那天晚上,零时过后,妹妹一定会给跟我抱怨“来不及”“抢不到”“手慢了”。统计了几年的数据,她的成功率大概只有15%——然而还是乐此不疲。彻夜不眠的她,愤愤不平睡着后,第二天很快就会醒过神来:“我算了一下账,并没有便宜多少,就这样吧。”几天后,伸长脖子等来了“双11”战果,接下来,她迎来的就是试货和退货期了。
我也喜欢“双11”,主要是购买欲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会被最大限度激发,感觉不买点什么,有点辜负了旗舰店们的期望。但不是“双11”,买买买的步伐,好像也停不住。今年不想做一个随波逐流的提线购物木偶,有点想告别“双11”。毕竟我的购物车,我做主。
预付刚开始两天 我已交了10单定金
每年“双11”零时我都会遇到网页崩溃、不能在第一时间清空购物车的情况。我精心挑选的衣服,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没有我穿的尺码,直到失效,我又开始因为满减问题,挑选新的衣服。
前年“双11”我买东西买到半夜,最后天猫颁给了我光塔街道“第五剁手王”的称号。去年开始流行交定金,“双11”的时候支付尾款,我依然买东西买到半夜,朋友感到很诧异,交了定金,付完尾款再睡觉,或是睡醒了再付尾款都不会出现买到半夜的情况。我解释说,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东西只付了一点定金,最后结算的时候,要花那么多钱,付尾款时取舍到半夜……
今年“双11”,从10月21日零时就开始了,我在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之间来回切换,看着他们卖力推销着商品,可能是当天太火爆了,我想买的东西一个都没有抢到。偶尔遇到带货主播抽奖,按留言截屏抽取幸运观众,由于直播间里的礼物实在太丰厚了,我也像着了魔似的跟着打一些无意义的字,看着直播间弹幕滚动得越来越快,写留言的我比带货主播还要忙。当时,我还心有余悸,跟朋友吐槽,看直播是多么浪费时间, 据说在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中奖比中彩票的概率还要低。
我平时有看直播买东西的习惯,会根据需要下单,我以为今年“双11”我不会买很多东西,可是到了22日,我已经交了10单定金……看来一遇见“双11”,钱包就不属于我了。买东西时总能发现好东西,生活必需品要趁着便宜囤货,5折真是无法拒绝的折扣,要凑单满减必须再买一点……
购物节套路多 说到底是清仓大甩卖
说起“双11”,对于我这种购物欲望不强烈的人来说,每年除了等一次全城疯狂的折扣外,另一方面还在等一次吐槽段子的更新。
在我看来,“双11”之流的购物狂欢节,完全是一次营销式胜利。从很多年前的一开始,“双11”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光棍节”,商人们不知道怎么把“四个一”衍生出来的单身苦楚和购物短暂的消费快乐联系在一起,在吃到一点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到后来,除了“双11”之外,电商们希望消费者过的节似乎越来越多,什么6·18、双12、年货节……这些节日的营销套路其实和楼下超市三个月一次的清仓大甩卖没什么本质区别,说到底就是降价吸引消费。但一跟“单身”这种时代焦虑挂上钩,这个消费节日似乎就跟大家产生了某种情感上的连接,这让很多人即使不买也看个热闹,结果发现自己似乎还真能买点啥。
从我个人在“双11”的消费体验上来看,电商行业一直都是在进步的。从营销来看,一开始只打价格战,到后来把津贴和折扣玩成了奥数,再后来出现了组队建楼,从冷冰冰的降价到像打游戏式的组队通关,购物变成了某种商家和消费者互动的游戏场景。再从物流上来说,我记得头两年,在“双11”买的东西到货速度普遍偏慢,但现在“双11”购物规模仍然一路飙红,快递速度却也渐渐同平时无二。这些令人熟视无睹的日常,却是行业飞速发展的最大佐证。
前一个冬天过得太忐忑,又快到年末了,也许大家都需要一次热闹的“双11”,洗刷掉过去一年的坏运气。
我会为自己安排一次次“双11”
我的购物车里有一款mini黑胶唱片机、有一款北欧工业风的木质日历、有一款星巴克10寸手提旅行箱子,还有一个拍立得相机……按照我妈的说法,这些都是不实用的东西。其实我不爱乱花钱,毕竟也没足够的工资去一次性清空购物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会给自己设定一个购物日,那天可以去给滞留在购物车里的物品付款,这天是我自己的“双11”。
在真正的“双11”,我反而没有特别多的购物欲望。以前念书的时候,每逢“双11”,就看到快递在每个学生宿舍的门口堆积如山,有时“双11”的发货特别慢,关键是折腾了一圈,在各种复杂的优惠活动之下,你发现你买的产品只是比平时便宜了很少的钱,后来我就开始避开“双11”购物了。
今年直播带货很热,我也刷了一些直播,都是我喜欢的演员。看了不到一分钟,产品不是想要的,我换了下一个直播,之后我有点恍惚,这个画面不就是我小时候在电视机上看到的购物节目吗?小时候一看购物节目,我就会马上换台。看了几个直播,我发现就算是我喜欢的演员在带货,我都实在很难有耐心听她讲完商品的功能,再去下单,可能是我并不想买那件商品。如果我一开始就确定我要什么商品,我直接去电商平台或者实体店看它的产品,再去了解它,那不是更快捷吗?如果我只是闲逛的心态,那好像逛半个小时电商平台,比逛半个小时直播间,能看到的东西更多。如此,我彻底放弃了在直播平台上购物了,我大概要跟不上潮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