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12日电(贾文萱)“自2000年,从河南新郑引进了红枣苗20万余株,若羌农民就开始走上了致富路。”在若羌县楼兰博物馆内,讲解员对红枣产业的发展史娓娓道来。
若羌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侧,是世界同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为了破解致富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历经20余年的探索,若羌县农民找到了一条“甜蜜”致富路。
“以前我们的每亩地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平均每亩地收入2万元,在合作社的技术支持下,我们种植的红枣更有品质保障;政府为我们联系了合作企业,不愁销路。”若羌县吾塔木乡巴格艾日村村民吾斯曼·麦麦提明说。
若羌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红枣企业,组建红枣合作社,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相衔接的机制。
在若羌县红枣提质增效示范园,大力推进红枣提质增效,不断健全健全组织机构,制定优惠政策。2017年-2020年县财政安排红枣提质增效预算资金3350万元,主要用于枣树疏密改造、枣树施农家肥等方面红枣保品质奖励补助资金,推动红枣产业由“产量”向“优质”转变。目前,若羌县有机红枣基地面积10万余亩。
如今,若羌县坚持“产业与物流商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红枣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投入5亿,规划10平方公里,建立塔东物流商贸综合园区。引进了包括新疆果业集团的多家物流,加工仓储企业入驻园区,预计2020年底,可建成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红枣交易大厅、2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库容3万吨的冷库,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冷链仓储、装配制造、现代农业、生活服务产业方面,助力若羌红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23余万亩,依托红枣产业,若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从2000年到2019年,若羌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000元到3.3万余元,连续多年稳居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