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起猪腹泻病的各种病因中,病毒性腹泻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它可以引起仔猪的死亡,成猪的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的降低,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病毒性腹泻的种类
目前我国流行的病毒性腹泻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猪轮状病毒(PV),同时其他病毒如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星状病毒、杯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也可以引起猪只的腹泻。
二、病毒性腹泻的特点
1.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可蔓延到全群,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以感染,以引起7-10日龄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特征,而同龄较大或成年猪只虽然几乎没有死亡;但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较低,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小时,长者为2-3天或更长。
严重腹泻的仔猪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发病时间和死亡率与猪年龄呈反向关系。不足11日龄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7天死亡。2-3周龄以上仔猪一般可以存活,但在一段时间内体质虚弱,也可能形成僵猪。
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样,普遍为厌食,个别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粪呈喷射状,泌乳母猪发病严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
病变的主要部位在胃和小肠,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充血,肠壁变薄,充满黄绿或灰白色的液状物,内含泡沫和未消化的乳凝块,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实验室诊断可采取猪小肠黏膜作抹片,进行荧光抗体染色。发病猪小肠各段可发现大量的荧光细胞。
2.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度死亡为特征。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流行主要发生在冬季或春季。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
病变主要在小肠。小肠充血,肠壁变薄发亮,内充满黄色的液体。肠系膜充血、水肿。实验室诊断可取病猪小肠各段可发现大量的荧光细胞。
3.猪轮状病毒感染:该病多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多种幼龄动物的急性肠道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的仔猪。病猪开始出现厌食,精神迟钝,继而出现下痢,粪色暗黑或黄白色,较腥臭,持续2-4天,个别猪出现呕吐。病猪消瘦、脱水,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不超过10%。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充满凝块和乳汁,大小肠黏膜呈条状或弥漫性充血,肠壁黏膜易脱落,肠壁变薄。
三、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免疫预防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的仔猪腹泻症大多数发病日龄小,发病急,病死率高,因此,发病后治疗往往来不及。将疫苗给母猪预防注射,仔猪可以通过吸吮母乳获得抗体,以保护仔猪不发病。它无疑是最有效的预防仔猪腹泻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用于妊娠20-30天母猪后海穴接种。
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用于妊娠母猪的接种,使其所产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也可用于主动免疫不同年龄的猪只。用于主动免疫时接种21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仔猪被动免疫的免疫期为哺乳期至断乳后7日。
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可在母猪产前15天和产后7天进行两次免疫。
药物治疗病毒性腹泻均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脱水造成衰竭,可能进行一些对症疗法。如给发病猪注射5%碳酸氢钠及葡萄糖生理盐水以解除酸中毒和脱水。防甜椒苗期死棵三个措施应用肠道抗菌药如氟派酸、新诺明、庆大霉素等预防继发感染也有一定作用。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采取对症疗法,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还可以用新城疫I系苗,按50倍稀释作后海穴或肌肉注射30-50羽份进行干扰,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病猪用干扰素每天注射一次,连用三天。每头猪不论大小注射2毫升。同时用恩诺沙星注射液,防止继发感染。按猪体重每千克用药0.1毫升(含恩诺沙星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
四、小结
1.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引起腹泻的原因极其复杂,营养性因素、细菌性因素、病毒性因素和寄生虫因素等都能引起猪只腹泻。对腹泻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2.传染性腹泻病近几年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规律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前冬春季节多发,而近几年也有在夏季流行的情况出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对混合感染的认识不够.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都归纳为一两种病原,发生腹泻只认为由一种或两种病原引起,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发病,往往存在病原的混合感染,这就给腹泻病的诊治带来误导。耽误了最佳诊治时间,同时对疫病的防制也不能有的放失。应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制订全面的防疫计划,才能收到良好的防制效果。
关键词: 猪病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