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成餐饮产业新“风口”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建言“美食之都”如何乘势而上

首页 > 国内 > > 正文

日期:2023-01-13 11:36: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

中新网重庆1月13日电 (记者 刘相琳)近年来,满足快节奏生活需求的预制菜走红,成为餐饮行业竞争的“新赛道”。“美食之都”重庆如何抓住预制菜产业新“风口”?在12日开幕的重庆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建议推动具有重庆风味的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懒人经济”的火热,既能满足多元味蕾需求,又能迎合便捷现实需求的预制菜也火了起来。这种将食材配置好辅料并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的食用菜品,只需简单加热即可食用。对于普通人而言,预制菜使美食制作变得更简单方便。正是这样的特性,让预制菜大受欢迎,成为很多人餐桌上的新宠,也成为不会做饭者的“救急菜”。

需求带旺了预制菜,带火了市场,更带得产业腾飞。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或将超过1万亿元。

近年来,重庆致力于打造“美食之都”,将“美食”作为城市名片之一。这份集体提案执笔人、致公党重庆沙坪坝区委会副主委、沙坪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韩莹莹说,预制菜融合了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市场潜力大,其蓬勃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巨大的城市消费市场和广阔的农业生产基地,为重庆发展预制菜产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当前重庆预制菜产业发展却存在不少问题。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国家层面对预制菜未出台统一标准和市场规范。标准的缺失,导致行业产品鱼龙混杂,出现添加剂比例较高、冷链运输不规范、食品安全性存在不确定等问题。近年来,广东、山东、四川、福建等省纷纷出台了鼓励发展预制菜的政策措施,将预制菜确定为省级重点发展产业,而重庆的预制菜产业发展仍处于自由生长阶段,尚未出台市级层面的相关政策,缺乏对全市各区县产业布局的引导及具体鼓励发展举措。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指出,重庆有火锅、小面等广受欢迎的特色菜品,也有小天鹅、陶然居、乡村基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餐饮品牌,但在预制菜产业发展中,重庆还缺乏有强大牵引性、带动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品牌,总体呈现出小、散、乱、弱的发展态势。在预制菜的研发、推广过程中,不同菜品保鲜、冷链运输要求不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攻克技术壁垒,而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预制菜发展的制约因素。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建议,应从重庆市级层面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加大对各区县预制菜发展方向的引导。鼓励各区县深度挖掘本地美食的品牌效应,立足自身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出台区级扶持政策,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预制菜产业基地。设置“预制菜产业示范园”评选,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带动各区县形成多点开花、功能错位、菜品独特的预制菜产业集群。

在预制菜行业标准方面,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建议,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根据川渝美食口味相似性特征,联合四川餐饮行业协会,由龙头企业共同牵头制定《川渝预制菜产品规范》团体标准,再逐步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推动预制菜行业步入科学管理和标准化轨道,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强制性规范,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原材料成本优势、餐饮企业品牌优势、预制菜企业专业优势,以及速冻食品企业规模化生产优势、零售企业分销渠道优势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赛道,打造差异化产品。鼓励预制菜企业深化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入流量,塑造品牌,开拓场景,为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形成多家预制菜龙头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还建议,设立预制菜产业专项基金,创新金融信贷服务,帮助企业宣传推广,吸引资本投入。建议由政府搭桥,引导高校、职业院校与预制菜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借助预制菜产业园平台打造“产学研”基地,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预制菜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食材配送供应链和跨区域冷链仓储,拓展重庆预制菜销售半径,扩大消费市场规模。从人力、财力、技术、物流等多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助推产业发展。(完)

关键词: 重庆市委 美食之都

下一篇:销量同比增长超九成 新能源车成2022年车市增长主引擎
上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