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杰:上海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需应势而为、聚势创新

首页 > 国内 > > 正文

日期:2022-12-13 13:3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2月13日电 题:丁国杰:上海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需应势而为、聚势创新

作者 樊中华

“‘未来产业’并不是今天完全看不见的产业,而是指由尚未成熟的技术驱动,还没有产业化或尚未形成足够规模产业化的领域,一旦未来技术成熟,即可实现突破性发展、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专家丁国杰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资料图片)

前不久,《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将打造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这被认为是上海近年来再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筑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又一重要举措。

从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到今年出台布局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三个产业新赛道行动方案,上海此番剑指“未来”,又应如何理解其中考量?

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

丁国杰认为,上海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系列举措,实则有着传承、延伸、深耕细分领域的内在逻辑关系。“‘3+6’创新产业体系是当下已经非常成熟的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汽车、石化、新材料是上海的传统优势产业,三大先导产业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命健康产业的细分领域,核心是代表上海下一步应占据制高点、并能发挥对其他产业支撑和引领作用的产业。”

而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三个“新赛道”,是一些技术迭代速度快,在3-5年就可能爆发并具有广泛渗透性的领域,其技术路线大都已较清晰。

“相较之下,未来产业是三大先导产业中更加前沿的领域,将可能在未来10-15年成长爆发。尽管其当前尚未成熟,但确是根植于现有产业,”丁国杰说,上海确定五大未来产业,并不是搭建“空中楼阁”,而是考虑到了上海在该领域的创新资源与已有产业优势。

“例如未来产业特别强调基础科学支撑,上海大科学装置、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构成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也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使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丁国杰举例说。

此外在五大领域中,上海具备了较好的先发优势,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国内领先的创新平台已成为重要产业载体,并在某些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

同时,丁国杰指出,上海布局的五大未来产业,分别面向生命更长、质量更高的人类追求,人类认知的拓展,资源永续,空间利用,性能突破五个方面,“这顺应了人类技术演进的逻辑规律和未来趋势。”

五大产业集群形成路径“各有侧重”

针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这一目标,上海提出以构建“核心自主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未来生态”为四个发力点。

丁国杰坦言,通过打造创新生态促进未来产业的路线已明确,但当前仍不乏挑战。首先是未来产业的核心驱动力量均来自科技创新,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同,不同领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推动技术产业化、孕育未来产业集群成势的路径上,应探求差异化发展。

“未来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侧重于制度保障、临床应用;未来智能侧重技术策源、广泛赋能;未来能源侧重于核心突破、示范应用;未来空间侧重于承担国家战略、突出链长作用;未来材料则侧重于强化前沿布局、着力培育需求。”丁国杰说。

她进一步举例,即便在如未来健康领域中,涉及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等每个细分领域的成熟度也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分类推进;未来材料重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应用,因此特别应在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动首批次应用。

其次,丁国杰认为,未来产业是未成熟的技术驱动,因此技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存在不确定性,如何引导技术实现0-1的突破,仍需要长期基础研究积淀。

此外,未来产业多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初创企业,新且活,当前传统的产业管理方式、准入门槛、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等与未来产业的发展诉求仍欠匹配,要想实现集群式发展态势,有利于创新的生态构建格外重要。

上海应以“全生态创新”引领未来

长期以来,人类对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就在不断更迭,但今天为何全球各国都特别关注“未来产业”,争占制高点?

丁国杰表示,一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未来产业、未来技术是大国角逐的根本,科技和新兴产业构成了未来竞争的决定性力量;二是全球面临的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生物安全等新的共同挑战在当下进一步凸显,发展未来产业是解决全球难题的主要出路。

此外,新技术新产业革命本身呈现的是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迭代速度更新加快的特点,如果不能跟上技术演变的速度,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今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昨天的未来产业。”丁国杰说。

她指出,从全球主要国家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逻辑来看,未来产业朝着模式创新带动产业孵化发展,如美国从源头创新到技术、产业一系列布局,通过有组织的创新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布局的链条贯通起来,通过研发模式、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组织变革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要体现为产业链完整、拥有配套服务的公共要素以及专业化的机构平台进行支撑,而不仅仅是企业或产业项目‘单纯的物理空间聚集’。从未来产业角度,很难说上海现在已经形成了集群,但努力的方向十分明确。”丁国杰说。

正因此,丁国杰建议,上海此番率先布局未来产业,一是应为创新策源提供好的环境,将上海基础科研的优势释放出来;二是要为初创的“未来企业”成长在政策上提供土壤和空间;三是要在产业孵化、技术成熟度验证等关键阶段支撑其产业化进程;四是要以更多的未来场景建设促进技术、产品与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成熟。(完)

关键词: 生态创新 大科学装置 产业集群 空中楼阁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