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4月29日电(记者颜之宏 曾焱)未上市却“敲钟”,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因涉嫌虚假宣传,对厦门视奕科技有限公司作出罚款一百万元的处罚决定。随着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正式发布处罚决定书,一出“敲钟上市”的闹剧终于落下帷幕。
“敲钟上市”闹剧
今年1月22日,厦门视奕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租下了某酒店的场地,在明知公司未上市的情况下,操办了一场颇具声势的仪式,宣告其在“香港主板上市”。
3月,有媒体报道称该公司“在港上市”的消息不实,同时,厦门市金融监管部门也证实了视奕科技“并未在港交所上市”,并对外公布了“违规金融活动”的举报电话。
据视奕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视奕科技是一家专门销售眼部按摩仪的企业,该产品的生产商为眼波(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每台眼部按摩仪的市场售价超7000元,已面向全国销售了一万多台。
经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调查,视奕科技与眼波科技两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为同一自然人谢某,两家企业的办公地点位于同一栋写字楼内。
“上市闹剧”背后的“代理江湖”
据视奕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有200多家销售门店,主要开设在学校附近,“帮助中小学生进行眼部健康的习惯管理”。
近日,记者在厦门一家门店体验了一款“眼波仪”,接待人员拿出一个长方体设备,通过导线连接一个贴片装置,将其贴在记者眼周,通电后,记者感到贴片处有明显的按压感和刺痛感,30分钟后体验结束。
“你可以租,也可以买,租的话三个月起租,押金5000元,月租金1000元,买的话就是一台17910元。”记者询问店主得知,店内设备主要是家长以租赁或购买方式给家中孩子使用。
在某二手电商平台上,也有一些售卖“眼波仪”的商家。一位安徽的商家告诉记者,自己销售的眼波仪是由眼波科技开发的“二代机”,每台原价17910元,现售价每台1900元。
“此前,我们‘代理商’每销售一台‘二代机’,会有4000元提成,我买了200台,本来指望公司上市‘去转股权’,现在看来是投资失败了。”该商家表示。
通过视奕科技的电话客服人员,记者以“想做代理”的名义联系上了该公司的一名“部门经理”。在该经理给出的销售政策中,视奕科技将销售代理分为“零售商”和“代理商”。“零售商”每销售一台眼波仪可获2000元提成,销售业绩达到100台以上可晋升为“代理商”,“代理商”每销售一台眼波仪可获2500元提成。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市场主体的虚假宣传更多通过微信朋友圈、线下小范围聚会等半私密渠道进行。在此案中,视奕科技正是利用了线下代理商“年会”的机会,借机上演“虚假上市”的戏码,直到时隔近两个月后媒体将其曝光,才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闹剧背后或还有隐情
在一份由视奕科技提供的“委托协议”中,以书面形式约定了视奕科技委托某顾问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对港交所某上市公司进行收购。
无独有偶,视奕科技“拟收购”的上市公司股价在其举行“敲钟仪式”的前一天(1月21日)出现大幅波动,涨幅达到135%。
在媒体曝光视奕科技“上市闹剧”后,3月18日,上述委托协议中所提及的港交所某上市公司发布声明,澄清其与视奕科技并无合作关系。
“不排除这场‘上市闹剧’和该公司的股价异动有关联性。”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视奕科技或其关联企业和个人有参与该公司当日的港股交易行为,就可能涉嫌违法行为。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蔚冈认为,视奕科技的“上市闹剧”给监管部门发出信号——一些市场主体正企图利用信息差,以“上市公司或公司即将上市”的消息来提升自身影响力,牟取不正当利益。
截至记者发稿,市场监管部门已对视奕科技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一百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该公司是否涉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中。
关键词: 公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