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刘文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钟自然29日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共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29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约14.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人民币,下同)。
当天,国新办举行自然资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钟自然作出如上表述。
钟自然称,中国是世界上突发性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34218起,造成1234人死亡或者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分别减少了38.5%和41.5%。全国共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29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约14.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
为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钟自然指出,最近两年自然资源部在三个方面加强技术支撑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综合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2020年在221个县(市、区)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示范,共识别出疑似隐患8450处,经实地核查验证,确认隐患的比例超过60%。2021年已识别出以滑坡为主的疑似隐患9675处。
二是研究开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并进行预警实验。2019年以来先后在17个省2.5万多处开展了试验示范,对97起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实现了成功预警预报,涉及到1833名可能伤亡人员,避免了人员伤亡。
三是建立常态化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驻省驻守工作制度。今年汛期,极端天气较多,结合地方需求,加强技术指导,对重大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再排查、再核查,竭尽全力降低灾害影响。截至目前,累计排查2563处隐患点、431处风险区,60个受滑坡、泥石流威胁的县城和集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