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沪嘉高速见证沧桑巨变

首页 > 国内 > > 正文

日期:2021-04-15 18:45:04    来源:经济日报    

沿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行至上海虹桥、临港新片区,再跨过东海大桥到洋山港区,踏上崇明岛……百里高速,看到的是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听到的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城市需要大量的农副生鲜产品,上海也是如此。

“当时,市区到嘉定卫星城不过20多公里,可是乘车需要2个多小时,其中在杨家桥铁路道口,常常一等就是几十分钟。”时任沪嘉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副总工程师的张奎鸿在讲述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的诞生经历时说道,市民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在当时都是需要通过这条道路运输,“如果按照那时的通行标准来看,上海人喜欢的‘上海青’是来不及在中午的时候出现在老百姓餐桌上的”。那时,“近”也是远的。

而现在,“远”也变成了“近”。记者走进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发现这里俨然变成了“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在这里可以购买来自7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0多个品牌,2万多款商品。虹桥品汇位于虹桥交通枢纽,是上海南京发展轴和上海杭州发展轴的交汇点,还可快速通达长三角都市圈各主要城市。

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朱菁表示:“我们准备打造一个千亿元级的国际贸易总部集聚区和十个百亿元级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采购商上午从长三角的城市过来采购以后,当天就可以直接回去,交通非常便利,很方便地能够服务于我们的新发展格局。”

为了缓解市区到嘉定的行路难,建设一条快速的沪嘉高速就显得迫在眉睫,但是如何在软土地基上修建一条施工工艺要求非常高、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的全封闭的快速通道呢?

“高速公路的平整度,当时要求3毫米,我们想也不能想象,边学习边干吧。”张奎鸿说。

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土质,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控制地面沉降。3米的高路基单靠自然沉降到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为了尽快完成修路任务,让路基尽快趋于稳定,建设者研制了一种“沙井”技术,将一根根7厘米至10厘米直径的透水管道打入地下20米深处,随后灌入黄沙,加速了排水速度,半年内路基便可提前完成80%的沉降。在四年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为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过去,我国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总结“硬”技术,如今我国在世界科技大潮中贡献自己硬实力。沿沪嘉高速一路行来,随处可见“硬核”道路、“硬核”技术。

从上海市中心开车到崇明岛,仅仅需要1个多小时。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2009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正式建成通车,改写了崇明成岛1000多年来没有陆上通道的局面,崇明自此驶入发展“快车道”。依靠道路的联通,崇明岛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更为密切。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崇明为自己赢得了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宝贵机会。

“扎根临港的十几年里,上海电气完成诸多首创。如中国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轴、国产单机最大的海水淡化设备、世界最大容量汽轮发电机、全球首台AP1000国产核岛稳压器……这些产品不仅满足国内用户需要,而且已经出口国外,实现了我国多款行业产品从无到有、进而走向世界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小丽说起自家的产品来,如数家珍。

百里高速,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未来:从“远”到“近”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从“软”到“硬”,我们看到了中国技术越来越先进、中国实力越来越强。百里高速,我们看到了“高速”腾飞的中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蓉蓉 李治国)

关键词: 沿着 高速 看中 高速

下一篇:海南首笔“琼科贷”投放 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上一篇:潮评 | 释放税收征管改革红利 提升纳税人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