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到冬天,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就火热起来。冰雪游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民间人士打造的“非专业”冰雕雪景日益受到游客的喜爱,林区旧址变为沿途风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的体现。
1月5日举办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在报告评选出的“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中,黑龙江省有3个城市入围,其中哈尔滨位列榜首。
来自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哈尔滨机场共起降航班1336架次,运送旅客16.7万人次。其中,从上海、广东、深圳、福建、四川等地来哈尔滨旅游的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
黑龙江,每到冬天都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盛况:一边是冷气袭人,一边是热火朝天,“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的体现。在走向“高大上”舞台的同时,黑龙江的冰雪旅游也在追求另外一种新的状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间雪雕引来打卡游客
中央大街、松花江沿线的斯大林公园、中华巴洛克风情区……最近,这些来哈尔滨旅游的必到之地都被冰雕、雪景装扮一新。金龙出祥云、凤凰于飞、冬奥会吉祥物……一大批由专业人士打造的冰雕雪景让寒冷的哈尔滨街头火热起来。
与专业作品相对的还有另外一种冰情雪景——缺了一只眼的南瓜头、脑袋被拍扁的“大饼”脸……在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上,数十个“丑态百出”的雪人堆在商家门前。
这些雪人都是巴洛克街区的商家们在当地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堆雪人大赛中制作的作品。虽然和专业人士的作品相比不够美观,但却个性十足,反而成为了当地一景,深受游客喜爱。一位广东来的90后女孩和她中意的“丑”雪人一起拍照,并说道:“我不觉得它们丑呀,多可爱,多有个性!”
这种对民间自发所造冰雪景观的喜爱也蔓延到了线上。
“整挺好啊”“高手在民间”……面对网友们刷屏的留言,哈尔滨市五常市拉林镇北土村73岁的退伍老兵郝继玖感慨,自己怎么也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地的他,竟然能吸引来累计400万人次的“围观”,有的人甚至彻夜在线看他用雪造航母、飞机。
本来是为了奖励孙女在学校考入前十名的自家雪雕作品,竟然一夜之间火成了旅游打卡地。郝大爷的“飞机”“航母”建成后,吸引众多特意前来观看的网友,还有来自安徽的游客。
目前,郝大爷在游客们的鼓励下打算再造个“火箭”。“我不能停,我爱好这个,我要把黑龙江的美景展现出来,让全国的游客来黑龙江做客,来五常做客。”他说。
林区旧址变为沿途风景
近年来,与著名的黑龙江雪乡对面而居的“雪谷”也日渐红火。
中国雪谷景区地处黑龙江五常市的龙江森工集团山河屯林业局有限公司大河身森林经营所,与雪乡分处一个山峰的两侧,特殊的小气候让这里雪期最长可达7个月。
在雪谷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都是林场转型的职工。过去他们是伐木工人,现在他们是民宿主人。朴实的林场职工用山里天然的蔬菜、家庭散养的家禽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住火炕、盖花被、吃农家菜,外出看的景色就是利用当年伐木工运送木头的通道改建而成的观光路线。
“十年前,林场只有2户人家开设家庭旅馆,现在,景区的家庭旅馆已经达到86家,还有10家超市、7家餐饮。”山河屯林业局大河身森林经营所党支部书记、雪谷景区管委会主任郑文举介绍说,目前,雪谷景区日接待能达到6000余人,高峰时一个冰雪季游客达10万人。
一位广东来的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他选择带孩子来这里游玩,也是有点儿“忆苦思甜”的意思,希望孩子看看当年林业工人工作不易,让他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好生活。
“严防死守”确保旅游安全
对于所有来黑龙江旅游的游客而言,今年最重要的安全就是防疫安全。
元旦之前,哈尔滨市宣布,取消冰雪大世界传统的跨年焰火活动,取消广受欢迎的兔子舞等集体舞项目。此举旨在分散景区人流,避免因为人员过于集中造成疫情传播。
“我这次就是奔着咱们网上热传的‘左右哥’集体兔子舞来的,都准备好拍短视频了。”来自四川的李女士表示,虽然感到很遗憾,但还是要为当地景区这种高度的防疫责任心点个赞。
据了解,今年黑龙江省各大景区都把防疫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进入冰雪旅游旺季以来,哈尔滨市文旅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紧紧抓住疫情防控有问题的点位不放松。通过下发整改提示函,责令立整立改。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下属各个景区全面提档升级,针对游客大量来临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加红外测温仪等设备,确保快速通过检测,避免在寒冷中等待带来的不舒适,同时也力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与此同时,各个景区还建立了集中隔离点和备用隔离点,建立了快速核酸检测实验室,以更大程度保障入园游客及景区疫情防控。
张世光
张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