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首批50个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 网红菜场、滨江驿站纷纷入选
中新网上海12月28日电(记者李佳佳)随着城市微更新的不断深入,上海涌现出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让此间市民在熟悉的生活半径内就能够展开“微旅游”“微度假”,增强便利性带来的幸福感。
28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首批50个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此次入选的好去处中,既有融合社区服务和文化体育等功能的商业街区,也有建在社区旁的口袋公园绿地以及嵌入社区的微剧场。它们或出自社区规划师之手,或来自于居民自治共治的成果,让城市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也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接触自然、感受品质生活。
评选源自于2020年9月份,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全市16个区,启动了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的评选认定工作。通过市民线上投票和专家评审,对全市各区推荐的124家“家门口的好去处”候选单位进行评估,其间有20余万市民参加了线上投票。此后,主办方邀请本市文化旅游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媒体代表,对候选单位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最终遴选出50个场所,作为首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向公众发布。
记者发现,首批“家门口的好去处”中不乏一些虽然名不见经传,却独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比如浦东的望江驿,在浦东22公里的东岸滨江岸线上,1公里就有1个望江驿,白天是城市书房,晚上则成为文化直播间。望江驿5号驿站取名为“初心”,共放置了近300本书籍,并进行党课的学习和红色主题视频的放映及分享。望江驿4号取名为“发现”,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网红产品体验点。《望江驿·遇见》节目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主题分享活动。望江驿2号驿站取名为“身临”,是百姓身临浦东金融发展,了解浦东金融发展成果的综合体验空间。
比如静安区的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是一处兼具文化展示、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1911年建造的西王花园公寓,本身就是一处十分别致的老建筑。这间藏在公寓里的博物馆很小,却布置得很精致,一尘不染,从多个角度讲述了发生在西王小区内的前世今生、人文历史和百年品牌。目前的西王博物馆分为文化展示区、文化传承区和公共活动空间。
还有在设计上,融入了老上海元素,海派风格装修的高陵集市,通过微更新,这里已经从老市场变身为老上海风情的网红打卡地。
走入一楼菜场,这里的使用面积将近3600平方米,包含蔬菜摊、瓜果摊、海鲜摊、家禽摊、熟食店、酱菜摊、南北干货、面食摊、杂货部、鲜花店、老字号上海特色小吃馆等等。菜市场铺位130个左右;首家进博会同款的“上海特色小吃馆”几乎原封不动搬入了高陵集市,10多家知名老字号品牌全部进驻。而二楼融合了党群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三大职能,设置了党群共享空间,老人日间照料,社区食堂,便民服务站、儿童成长中心,社区大舞台,共享健身空间等,打造丰富的社区交流空间和活动场景,促进邻里和谐生活。
还有位于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上生·新所,这里内有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及附属泳池等3处历史建筑以及11栋工业改造建筑。现在的上生·新所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活力文化艺术生活圈,形成鲜明的以文化、艺术、时尚和新媒体为特色的主题定位,成为上海市民工作、休闲、消费、娱乐的新场所。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体验“家门口的好去处”,上海市部分旅游企业精心策划,推出了5条“家门口的好去处”旅游线路,主题分别 是“游老城厢”“大美嘉定”“徐汇全新一日游”“三味舒屋”“静雅里的人间烟火”,将部分入选“家门口的好去处”串点成线,带领游客轻松漫游。这些线路将在各旅游企业进行售卖,游客也可以自行体验。
在当天的仪式上,还聘请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志愿者,希望通过他们的日常服务和导览,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从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接下来,在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评选发布的基础上,主办方将开展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设计大赛。这次设计大赛主题为:“城市微更新 点亮新生活”,征集作品共分两大类,一类是已建成的城市“微更新”项目,一类是待建设的城市“微更新”项目。大赛将立足各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城市“微更新”这种空间改造新模式,让更多的城市“微更新”项目从设计的视角展示出来,进一步发现、宣传位于社区周边,具有主题特色、文化旅游等复合功能要素的新型公共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