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已达4亿,“十四五”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2035年远景目标提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四五”时期,将会有更多促进民生改善的实招硬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0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比如,在收入方面,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19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比2015年缩小了0.09;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由2010年的1亿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亿多人。
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36.9%;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0.6%降为2019年的28.2%,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19年网上零售额达到10.6万亿元,今年网上零售更是乘势上升。
过去几个月面对疫情冲击,国家采取了促增收、扩消费举措,居民收入和消费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三季度的增速也由负转正。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收入差距问题,宁吉喆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按照《建议》的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根据全会公报,2035年远景目标提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而要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在收入分配、民生建设、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领域有突破性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按照目前的测算,我们国家有望在2024年,从中等收入国家稳步迈入高收入发展的门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我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都要取得巨大的进步,在发展目标上,需要有新的内涵、新的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内需潜力,以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战场,以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为主攻方向,争取用15年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翻番,由现在的4亿人扩大到8亿人,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创造条件。
作者:祝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