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0日电(周海霞 郭城 罗志伟)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从“奢侈品”逐渐向“必需品”转化,旅游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新疆博湖县以此为契机,融入“旅游+”模式,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旅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势能,助推博湖县率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
近年来,博湖县巧妙在于“以节造势,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通过“文化+旅游”为全域旅游赋能,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据悉,围绕“东归、民俗、水、渔、芦苇、沙、西游”等文化元素,开展了开湖节、冰雪节、萨吾尔登故乡文化艺术节、芦苇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以节会聚人气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五节三会”作为博湖全域旅游中的重要一环已经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西海·博斯腾湖”这一核心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培育丰富了文化旅游产业内涵。
每年5月或6月,博斯腾湖周边的群众都要自发组织传统的开湖节,以爱护湖水、保护生态环境、求生活幸福为主题,这些节日犹如一张精致的名片,展现了博湖的水文化、渔文化、沙文化、芦苇文化、东归文化、西游文化、非物质文化的精髓,把博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介给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冰雪节以深度融合的冬季特色旅游系列产品,让游客尽情体验博斯腾湖冬季的独特魅力。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的西海第一锅,为全国各地的游客烹制3吨鱼4吨水的万人鱼宴,将博斯腾湖的名气带到了世界各地。
近年来,博湖县着力打造的博斯腾文化旅游品牌,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整合优势资源,深耕“博湖味道”,讲好“博湖故事”,与相继推出“早晚来博湖”系列策划,通过积极谋划和主动引导,打造出了独特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
全域旅游视角下“博湖味道”充满风情
走进博湖县西海龙渔村农家乐,农家乐负责人路洪一边忙着准备食材,一边招呼着游客,来往的游客在享受特色鱼宴的同时体验着渔乡的别样风情。
随着博湖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特色餐饮的“农家乐”成为博湖县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
路洪在博湖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见证了博湖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便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于是路洪起身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去了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经过实地考察学习,她总结只有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才是长远之计。2017年8月路洪依托博斯腾湖景区的区位优势,在218国道旁开了一家生态园鱼庄,开业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让顾客吃绿色健康的食物,是我们的责任。博湖的鱼属于“人放天养”,人工繁殖的鱼苗放到湖里让它们自然生长,湖里不投放饵料,所以我们的鱼是有机鱼,品质好,新鲜可口,我们通过各种做法让顾客吃最新鲜的鱼。”路洪介绍说。
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苟秀君介绍,博湖县按照“乡镇各具特色、一村一品”的要求,灵活运用“景区+农户”“生态+文化”“农庄+游购”等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民宿、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等,真正让游客吃上农家饭、住上农家屋,充分体验博湖民俗文化和乡村风情。
全域旅游化“美景”为“金山银山”
从2019年开始,博湖县以“花海经济”为媒推进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集约乌兰再格森乡1400亩土地,打造集观光、采摘、餐饮、休闲驿站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多彩的花海、秀美的乡村、如织的游人与灿烂的笑脸一道,成为乌兰再格森乡这个季节最灿烂最美丽的风景。
“赏花旅游是博湖县的特色旅游项目,仅去年7至9月到这里赏花的游客就超过2万人次。”乌兰再格森乡党委书记赵霞兴奋地说,乌兰再格森乡通过优美的田园风光,让千亩花海成为了众多网红打卡地。
入秋以来,查干诺尔乡3000多亩向日葵竞相绽放,一眼望去遍地金黄,金灿灿的葵花与绿色田园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生态乡村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博湖县鼓励农民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开展以恰玛古、向日葵、油菜花为主的赏花旅游产业,打造固定赏花线路,并在线路上设立特色餐饮、小型便利店、停车场、水冲式厕所、景观平台等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乌兰再格森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安俊经营一家农家乐,一家的年收入从过去不到1万元增加到10多万元,花海经济也带活了当地土鸡蛋、蜂蜜、手工布鞋、刺绣等土特产品的销售。
目前,博湖县共有农家乐72家,带动农牧民直接就业1200余人,间接就业6000余人,人均增收8000余元——全域旅游的红利正在稳定持续释放。
博湖县委书记肖牛表示: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博湖已形成了“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特色全域旅游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牵动百业兴”的效应。博湖连续五年出台关于旅游业发展资金奖补办法,特别是今年拿出6000万元引导支持产业发展,形成了旅游与各产业之间融合共建的良好局面,旨在实现将博湖打造成为当地民众的“休闲地”、疆内游客的“必选地”、内地游客的“向往地”这个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