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牧民的“甜日子”
中新社青海玛沁9月15日电 题: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牧民的“甜日子”
作者 鲁丹阳
旦巴上身穿着黑色皮衣、蓝色衬衫,下身穿着牛仔裤,脚上的皮鞋被擦得油光锃亮。
日前,记者探访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久美家园。该小区共搬迁了7个乡镇21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16户2605人,草原上的牧民们住上了上下水全通、水电暖齐全的楼房小区。
去年11月,旦巴一家从距离县城200公里的当洛乡查雀贡麻村搬进了久美家园。“以前我就是个普通牧民,和妻子养活着3个孩子。当时家里只有一套旧家具,平日里用太阳能看电视是一家人最幸福的事。”
记者在旦巴家中看到,虽然房屋的面积不大,但被旦巴收拾得干净整洁,80寸的大电视摆在客厅里格外醒目。
“搬家时,掏了近两万块钱买了液晶电视和实木家具。”旦巴坐在新家的沙发上笑着说,虽然花费不小,但他心里高兴,“政府给了这么好的房子,得把家置办好,以后要像城里人一样住得舒舒服服。”
此前,玛沁县周边的牧民大多居住在生态脆弱的三江源核心区,村庄四周被高耸连绵的阿尼玛卿雪山环抱,天寒路远、气候恶劣,牧民们长期靠着放牧维持生计,收入来源单一、生活不便,想走出大山很困难。
“过去放牧时,一家五口挤在20多平方米的帐房里,冬天烧牛粪取暖,现在屋里是集中供暖,在家里也不用穿棉衣了。”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旦巴和邻居们都开心得合不拢嘴,“在小区门口就能买到新鲜蔬菜,回家还能用热水洗,方便多了。”
当然,安逸与幸福不只是住上了楼房,更多的是政府的生活保障,玛沁县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原则,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工作,确保贫困搬迁家庭实现稳定就业。
过去住在村里时,旦巴家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全靠帮别人放牧获取微薄收入。现在,他在政府的帮助下成为了久美家园的保安,妻子在宾馆打工,两个成年的子女都在果洛州歌舞团上班,家庭年收入将近4.5万元人民币。
而旦巴的邻居们也逐渐适应了新生活、找到了新工作。
今年32岁的达日卓玛一家在2018年年底从当洛乡查雀干麻村搬迁到了久美家园,记者来到她家时,只有她的父亲夏宁和母亲阿贡在家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女儿现在去上班了,晚上才能回来,我们过来主要给两个孩子做饭。”夏宁介绍,“以前女儿是公社的厨师,一个月有1000多块钱,还要养活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生火做饭还得去拾牛粪。”
搬到久美家园以后,达日卓玛一家的“苦日子”终于到头,迎来了“甜日子”,享受了国家政策性补助、易地扶贫搬迁、医保和教育补助。
如今,达日卓玛一家温暖的新家明亮整洁,电视、冰箱、电灶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夏宁对女儿一家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现在生活已经不成问题,全家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努力读书。”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玛沁县牧民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普遍得到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牧民们也开始主动参加技能培训、主动寻求就业机会和增收致富渠道。(完)